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
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
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
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
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
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
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
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
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
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
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
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
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
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
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
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
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
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
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清晨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于农耕生活的喜悦之情和对生命力的赞美。诗中运用了鲜明的对比,如“热”与“红”,“白”与“浓”,以及“黯淡”与“兀兀”,营造出一种秋意盎然、光影交错的氛围。
开篇两句“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通过对比热与冷、明与暗,描绘了清晨的温度变化和光线的穿透,从而传达出秋日的特有氛围。
接着,“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诗人将目光投向田间劳作的场景,表现了对农耕生活的亲切感和对自然界生机的观察。
随后,“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通过描写天色转变和鸟儿的叫声,诗人捕捉到了秋季的本质特征,彰显了对生命活力与四季更迭的感悟。
最后,“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诗中提到了“稻熟”和“岁粗丰”,表达了对丰收的庆幸,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连绵不断的肯定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和生活场景的真实再现,展现了一种平和、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秋日意境。
昔者岁庚戌,承檄离故乡。
遽以此山别,关陕隔异方。
缅怀林壑姿,令人归思长。
潇洒栖白云,青松荫石床。
泠泠第二泉,流润石髓香。
今辰罢官守,春风促归航。
青青九龙峰,郁然当我藏。
我本江海人,泉石有膏肓。
一从挂尘网,鬓发已苍苍。
寄谢桑苧翁,卜邻漪澜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