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壁画中的鱼儿情景,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细腻观察和深厚兴趣。"鳞细粉光鲜"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鱼儿体表的光泽与细腻,仿佛在阳光下闪耀。紧接着“开书乱眼前”则从视觉冲突中描绘了诗人被壁画吸引的程度,书本前的字句变得不易辨认,就如同鱼儿在水中的翻腾,让人目不转睛。
"透窗疑漏网"一句,则是将壁画与自然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窗外的光线穿过窗纱,如同渔网,增添了一层意境。紧随其后“落砚似流泉”则以写意的手法,将书桌上的墨水滴落,譬喻成山间清泉,展现了诗人对笔墨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中的“潜穴河图”,可能指的是壁画中鱼儿跃动的水域场景,而“吞钩乙字边”则形象地描绘了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的情状。最后,“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一句,不仅表明了诗人对壁画艺术的高度评价,更透露了一种超越物象本身、达到了精神层面的欣赏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壁画中鱼儿生动形态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对美学和审美情趣的深刻把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李远在艺术鉴赏上的独到见解。
客至得浊酒,共饮消百臧。
凉飙飒短景,感此岁已秋。
忽惊草木陨,尚喜禾黍收。
九鼎岂不慕,二顷亦良谋。
住圣实有言,未觉富可求。
才疏政拙愧能名,黄发犹欣见老成。
林壤固知聊自乐,门闾要是已堪旌。
持杯潋滟千眉耸,落笔纵横四坐惊。
笳鼓过君应一笑,平田两部足蛙声。
明月几万里,与子共中秋。
古今良夜如此,寂寂几时留。
何处胡笳三弄,尚有南楼余兴,风起木飕飕。
白石四山立,玉露下平洲。
醉青州,歌赤壁,赋黄楼。
人间安得十客,谭笑发中流。
看取横江皓彩,犹似沈河白璧,光气彻天浮。
举首快哉去,灯火见神州。
山水无宿约,村暗自当还。
不知有客乘兴,载我弄沧湾。
酒吸明河欲尽,月落三星在下,未放水风闲。
影转松起舞,扶步入林间。
恨无人,横野笛,叫关山。
知君慷慨何事,惜得米阳关。
看取大江东去,把酒凄然北望,说著泪潺湲。
我饮自须尽,君唱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