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景东峰与碧泉,支硎得号忆遥年。
可知爱鹤兼调马,那碍翻经及习禅。
图画奇参窗户里,筑琴响递榻床边。
旧题宛在苍崖泐,何事苔痕半隐然。
问景东峰与碧泉,支硎得号忆遥年。
可知爱鹤兼调马,那碍翻经及习禅。
图画奇参窗户里,筑琴响递榻床边。
旧题宛在苍崖泐,何事苔痕半隐然。
这首诗描绘了支硎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气息,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追思与感慨。诗人以“问景”开篇,将目光投向了东峰与碧泉,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相融合。通过“支硎得号忆遥年”,表达了对这座山的历史记忆和深厚情感。
接下来,“可知爱鹤兼调马,那碍翻经及习禅。”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既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也暗示了对修行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共生的追求。同时,也暗含了对过去岁月中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平衡状态的怀念。
“图画奇参窗户里,筑琴响递榻床边。”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支硎山的静谧之美,通过“图画奇”和“筑琴响”的细节,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置身于一幅动人的画卷之中,听琴声悠扬,感受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旧题宛在苍崖泐,何事苔痕半隐然。”诗人通过对历史痕迹的追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苍崖上的旧题依然清晰可见,但苔痕却渐渐遮掩了它们,象征着时光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意境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生命短暂与历史永恒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支硎山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与对当下生活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凌晨多爽气,小驻依薜萝。
白云补石罅,清风出岩阿。
朝旭华远岫,残星逗遥波。
露珠何的烁,草木争阿傩。
凭栏供眺望,即景还摩挲。
萧然拟出世,其如骨肉何。
空谷无人来,当昼乃逾静。
峰高绝鸟喧,露圆筛日影。
余墨剩浅池,微香发古鼎。
更衣翻短襦,盥手汲素绠。
瞑目得奇观,漱津当香茗。
习静垂湘帘,午钟发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