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壶出水净无波,不著漂漂一苇过。
鼓角声沈知夜寂,梧桐叶尽觉秋多。
年侵容鬓烦霜雪,凉到衣裳惜芰荷。
只恐桂花零落尽,空留清影自婆娑。
冰壶出水净无波,不著漂漂一苇过。
鼓角声沈知夜寂,梧桐叶尽觉秋多。
年侵容鬓烦霜雪,凉到衣裳惜芰荷。
只恐桂花零落尽,空留清影自婆娑。
这首明代诗人易恒的《中秋对月(其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季节感的画面。首句“冰壶出水净无波”以冰壶比喻明亮如镜的月光,水面平静,映照出月色的纯净。接下来,“不著漂漂一苇过”暗示月光洒在湖面,轻盈无声,如同一叶扁舟轻轻划过。
“鼓角声沈知夜寂”通过沉寂的鼓角声,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让人感受到秋夜的深沉。而“梧桐叶尽觉秋多”则通过落叶的景象,点明了季节已进入深秋。
“年侵容鬓烦霜雪”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岁月在颜面上留下了风霜的痕迹。接着,“凉到衣裳惜芰荷”借衣裳之凉,寓言人生晚景的清寒,同时怀念夏日的荷花。
最后两句“只恐桂花零落尽,空留清影自婆娑”以桂花凋零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诗人担心美好的时光如桂花般消散,只留下清冷的月影独自摇曳,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变迁与岁月流转的深刻体悟。
皇天久不雨,旱风满东国。
春田废锄犁,秋事阙牟麦。
县官紧租赋,守令抱忧责。
交驰谒并望,不敢爱牲帛。
而我处学宫,于邦乃宾客。
霜寒怯早起,卧听车马适。
方兹祈求急,不预奔走役。
精诚倘蒙报,岂不沾润泽。
古有支离形,亦有支离德。
而我颇施施,支离在官职。
虽然悯元元,览镜见颜色。
高咏云汉篇,千秋意悽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