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郭秋已深,寒原骋心目。
爱君幽栖地,市廛若林谷。
初月谐晚寻,同人遂成宿。
楼虚在山翠,书声向乔木。
飞雨一峰来,微云度疏竹。
清镫对残尊,孤琴写幽曲。
自得静者心,何须游秉烛。
出郭秋已深,寒原骋心目。
爱君幽栖地,市廛若林谷。
初月谐晚寻,同人遂成宿。
楼虚在山翠,书声向乔木。
飞雨一峰来,微云度疏竹。
清镫对残尊,孤琴写幽曲。
自得静者心,何须游秉烛。
这首明代诗人高柄的《同游六平山探得烛字》描绘了秋季郊游的情景。首句“出郭秋已深”点明时令,深秋的景色引人瞩目。接着,“寒原骋心目”表达了开阔的视野和愉悦的心情。诗人赞赏友人的隐居之处,说城市喧嚣犹如山谷林木,显得格外宁静。
“初月谐晚寻,同人遂成宿”描绘了与朋友月下漫步,相约过夜的情景。夜晚的楼阁依山而建,书声透过高大的乔木传来,增添了诗意。飞雨和微云的描绘,营造出清新自然的氛围,而“清镫对残尊,孤琴写幽曲”则展现出夜晚的静谧与友人品酒弹琴的雅趣。
最后两句“自得静者心,何须游秉烛”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生活的满足,认为内心的平静胜过任何世俗的热闹。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游历的所见所感,流露出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深热爱,以及对淡泊生活的向往。
听何人吹笛向秋天,酒酣上高楼。
见霜林落叶,危城残照,江水寒流。
槛外千帆过尽,名利几时休。
百战江山在,往事悠悠。
此地何来王气,算古今亡国,几度樵讴。
枉十年金鼓,猿鸟动清愁。
数湘淮中兴人物,话兴亡一二尚生留。
青山外,满溪风雨,一个归舟。
心字银灰热。算而今、麝脐捣尽,博山尘灭。
同是玉皇香案史,比向明珠似月。
一颗颗、罗襦亲结。
往日宫莺随春去,柳阴浓、移弄章台舌。
残花片,万胡蝶。飞霜白了前朝发。
五年来、虫沙染遍,几番红血。
君坐蜀山无归路,我亦虽归犹客。
总一例、草閒偷活。
扇底清尊秋又近,唱瑶华、忍负青荷叶。
开元梦,霓裳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