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方踪迹谩登楼,老大功名愧缪悠。
丹在寸心常恋阙,雪从双鬓渐盈头。
云山入画分明见,景物供吟次第收。
不学仲宣闲感慨,人生随处可销忧。
遐方踪迹谩登楼,老大功名愧缪悠。
丹在寸心常恋阙,雪从双鬓渐盈头。
云山入画分明见,景物供吟次第收。
不学仲宣闲感慨,人生随处可销忧。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祁顺所作的《登贵州城鼓楼次孔都宪先生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年华老去、功名未就的感慨,以及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首联“遐方踪迹谩登楼,老大功名愧缪悠”,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自己四处漂泊,年岁已高,而功名却未能成就,内心充满遗憾和愧疚。
颔联“丹在寸心常恋阙,雪从双鬓渐盈头”,诗人将内心的忠诚比作丹心,即使身处异地,也时刻怀念着朝廷;将岁月的流逝比作白发的增多,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
颈联“云山入画分明见,景物供吟次第收”,诗人通过描绘云山入画的美景,展现了他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喜爱,同时也暗示了他将美好的事物转化为诗歌创作的过程。
尾联“不学仲宣闲感慨,人生随处可销忧”,诗人以东汉文学家王粲(字仲宣)为例,表示自己不会像王粲那样空发感慨,而是相信生活中的美好可以化解忧愁,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国家和自然的深情厚意,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江风木落天,游子感流年。
万里波连蜀,三更雨到船。
梦残灯影外,愁积苇业边。
不及樵渔客,全家住岛田。
燕子与百劳,一西复一东。
天空信寥廓,翔集何时同。
知己怅难遇,良朋非易逢。
怜君心相亲,与我家又通。
言笑日无度,书札凡几封。
湛湛万顷陂,森森千丈松。
不知有机巧,无事干心胸。
满堂皆酒徒,岂复羡王公。
早年抱将略,累岁依幕中。
昨者从淮西,归来奏边功。
承恩长乐殿,醉出明光宫。
逆旅悲寒蝉,客梦惊飞鸿。
发家见春草,却去闻秋风。
月色冷楚城,淮光透霜空。
各自务功业,当须激深衷。
别后能相思,何嗟山水重。
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
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
曾逐李轻车,西征出太蒙。
荷戈月窟外,擐甲昆崙东。
两度皆破胡,朝廷轻战功。
十年祗一命,万里如飘蓬。
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
忽来轮台下,相见披心胸。
饮酒对春草,弹棋闻夜钟。
今且还龟兹,臂上悬角弓。
平沙向旅馆,匹马随飞鸿。
孤城倚大碛,海气迎边空。
四月犹自寒,天山雪濛濛。
君有贤主将,何谓泣途穷。
时来整六翮,一举凌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