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袁安卧雪图》
《袁安卧雪图》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飞玉堆寒二丈过,杜门僵卧养天和。

不愁屋外六花大,但觉胸中清气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袁安卧雪图,诗人郑思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冬日的静谧与高洁。

首句“飞玉堆寒二丈过”,以“飞玉”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情景,犹如堆积在地面的白玉,营造出一片寒冷而纯净的冬日景象。“二丈过”则强调了雪势之大,覆盖了广阔的地面。这样的开篇,既渲染了环境的严寒,也为后文的意境铺垫了基调。

接着,“杜门僵卧养天和”,描述了主人公袁安在大雪中闭门独处,僵硬地躺着,却能静心修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这里的“杜门”意味着关闭门户,与世隔绝,而“僵卧”则形象地表现了人在严寒中的状态,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坚定与宁静。通过这一细节,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人物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平和、与自然相融的精神境界。

“不愁屋外六花大,但觉胸中清气多。”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面对外界的严寒与大雪,主人公并不感到忧虑或恐惧,反而感到内心的清气充盈。这里的“六花”指的是雪花,诗人用它象征着纯洁与高雅。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在艰难环境中保持乐观、纯净心灵的重要性。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人生态度——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内心的清明与高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袁安卧雪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在逆境中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洁品质的决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内在力量和美好情操。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九日无菊

常年九日争攀菊,今岁秋香似要催。

诗客每怜佳节近,花神还待蚤霜开。

江头子美空摇橹,篱下渊明懒举杯。

萧索故园惟落木,纷纷蜂蝶谩飞来。

(0)

瑶台顶·其八禹城

空城隐隐枕鸣条,大禹卑宫万国朝。

九数契中非出洛,八年在外独乘橇。

雨收残垒苔痕绿,烧过高台草色焦。

君去明州经会稽,神祠走奠莫辞遥。

(0)

龙江别意二首·其一

京华同作客,执手未能分。

白雁天浮水,青山树入云。

写愁诗似尽,惜别酒生纹。

薄暮空回首,高城日正曛。

(0)

樊宗亮墨竹

宗亮风神本潇洒,胸中自有万竹竿。

苍龙雨过影在壁,彩凤月冷鸣空山。

新诗数句细字写,银钩挂在青琅玕。

毫素醉挥乌帽脱,鹅绿浅蘸端溪寒。

当时直欲乘兴写,岂料今日垂涕看。

(0)

闻鹊

昨夜灯花旦鹊声,不知有意与无情。

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

(0)

嵌峰小隐为宪佥金华滕良载

绣衣拂袖归山去,光动嵌峰旧隐居。

鹤氅不宜秦相印,牙签重整邺侯书。

开窗见月呼尊酒,入圃看花待板舆。

猿鹤欣然松菊笑,至今狂简只如初。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