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灯花旦鹊声,不知有意与无情。
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
昨夜灯花旦鹊声,不知有意与无情。
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
这首明代诗人董纪的《闻鹊》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晨听到喜鹊鸣叫时的微妙心情和日常生活的温馨场景。
首句“昨夜灯花旦鹊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期待的画面。灯花象征着夜晚的结束,而晨起的喜鹊叫声则预示着新的一天即将开始。这一句通过对比夜与昼、静与动,营造出一种由沉寂转向生机的氛围,暗示着即将到来的好运或好消息。
次句“不知有意与无情”,则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喜鹊叫声意义的揣测。在古代文化中,喜鹊常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这句话既表达了对喜鹊带来好运的期待,也含蓄地提出了对这种期待是否真实的疑问,增加了诗歌的哲学意味和不确定性。
后两句“丁宁稚子应门去,今日人来好出迎”,进一步展开情节,通过一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对来访者的热情期待。这里,“丁宁”一词强调了家长对孩子的叮嘱,体现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责任。“应门去”则描绘了孩子按照大人的指示去开门迎接客人的场景,既体现了家庭的和谐与秩序,也流露出主人对客人到来的喜悦和准备。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活化的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界的意象与人类情感,不仅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展现了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味和温馨感。董纪以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思考,将平凡的生活瞬间转化为富有哲理的诗意表达,使得这首小诗具有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魅力。
梅州于分野,上应牵牛星。
下有一丈夫,牵牛饮烟汀。
临溪织女居,三五光荧荧。
乘槎客过此,疑遇星精灵。
谁知老词客,牧犊春山青。
自唱宁戚歌,叩角呼儿听。
风尘方澒洞,极目天冥冥。
奇士天下无,且熟相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