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
琼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颈血殷。
绛节生须抱璧还,降笺谁捧尺封闲。
沧波淮海东流水,风雨扬州北固山。
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
琼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颈血殷。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所作,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绛节生须抱璧还”描绘了一位怀抱美玉的使者归来的情景,暗示着某种使命或理想难以实现的失落感。次句“降笺谁捧尺封闲”则暗示了书信传递的冷清,流露出一种孤独与无奈。
接下来,“沧波淮海东流水”以壮阔的自然景象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而“风雨扬州北固山”则借扬州北固山的历史背景,寓言世事如梦,风雨沧桑。诗人通过“鹃血春啼悲蜀鸟,鸡鸣夜乱度秦关”,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蜀鸟的哀啼和鸡鸣的深夜,象征着离别和动荡。
最后两句“琼花堂上三生路,已滴燕台颈血殷”以琼花堂和燕台为背景,寓意高贵而短暂的人生,暗示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牺牲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王夫之独特的历史感慨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两山出云气,众山自开晴。
游人看山来,浮舟绕山行。
舟行虽可意,未惬登览情。
舍舟入山去,山僧出相迎。
问予从何来,谓予欲何征。
殷勤待远客,茶香石泉清。
范卿文正孙,解后诘姓名。
自言在山住,欢爱如平生。
追陪极遐眺,高步凌云轻。
细路曲穿岭,旁出猿猱惊。
千里析秋毫,所向双眼明。
灵岩见孤塔,去鸟投天平。
风帆太湖口,烟火夫差城。
沧海东南流,青天西北倾。
后巘方献奇,前㟧巧已呈。
何当庐涧阿,听此潺湲声。
尘襟正披豁,落日催归程。
怅然别二子,私与烟霞盟。
四座列图画,半生傲丘樊。
布韦宁是贵,轩冕讵为尊。
爱客频扫径,教儿日应门。
荣华曾把玩,道谊将弥敦。
云与水无系,吾将我共存。
兴亡自今古,运数任乾坤。
牢落三间屋,纵横半亩园。
棋寻仙客戏,书对古人言。
斯鞅何功业,韩彭几子孙。
神奇终化腐,污潦本无根。
桃李休相笑,梅花不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