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檐寂寞闭双关,俗客来敲到却还。
寒灯照影独自坐,童子无语对人閒。
笔床书架此间屋,侧屐短筇何处山。
自笑迂疏久成癖,可能羞缩向人颜。
重檐寂寞闭双关,俗客来敲到却还。
寒灯照影独自坐,童子无语对人閒。
笔床书架此间屋,侧屐短筇何处山。
自笑迂疏久成癖,可能羞缩向人颜。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独处书房的情景,充满了宁静与深思。首句“重檐寂寞闭双关”以封闭的书房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沉静。接着,“俗客来敲到却还”,既是对来访者的礼貌拒绝,也反映了诗人对世俗交往的淡然态度。
“寒灯照影独自坐,童子无语对人閒。”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书房内的清冷与寂静,寒灯下诗人独自端坐,与之相对的童子默默无言,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通过“寒灯”、“独自坐”和“无语”的细节描写,诗人的情感世界得以细腻展现。
“笔床书架此间屋,侧屐短筇何处山。”这两句将书房与自然山水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追求。笔床书架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而“侧屐短筇”则暗示了诗人内心对自由与探索的渴望,希望能在山林间寻找心灵的归宿。
最后,“自笑迂疏久成癖,可能羞缩向人颜。”诗人以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迂腐与疏离的自我认同,同时也流露出对社会交往中可能出现的羞涩与不自在的反思。这种自我剖析,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