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而上事,亦非格外机。
蚯蚓抹过东海,蝍蟟吞却须弥。
不是而上事,亦非格外机。
蚯蚓抹过东海,蝍蟟吞却须弥。
这首诗出自宋代禅宗诗人释月涧的《偈颂一百零三首》中的第九十四首。诗中运用了奇特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旨在表达佛法的深奥与广大。
"不是而上事,亦非格外机。" 开篇两句,诗人以“不是”和“非”否定了一切常规和外在的手段,强调佛法的超然和内在性,不依赖于表面的行为或技巧。
"蚯蚓抹过东海,蝍蟟吞却须弥。" 后两句则通过极度夸张的比喻,进一步阐述佛法的不可思议。蚯蚓和蝍蟟,皆为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却能“抹过东海”和“吞却须弥”,形象地表达了佛法能够超越一切物质世界的限制,触及宇宙的最深处。这里,“东海”象征着广阔的世界,“须弥”则是佛教中代表宇宙中心的山峰,以此来强调佛法的普遍性和深远影响。
整首诗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象,传达了禅宗思想中对佛法本质的理解——它超越了世俗的界限,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和智慧。
棕榈作帚竹作柄,与子相依为性命。
四山冻合室悬磬,主人不出贫且病。
茅堂紧闭雪方盛,鸡犬无声烟火凊。
弹琴高歌山谷应,钟期不来谁复听。
劳君为我一埽径,当有知音许乘兴。
扁舟过我山色暝,免教窘步苦泥泞。
主人款客不失敬,儿童出入随使令。
问谁荡涤寒威净,我则前驱君后竞。
中山王之琢,南京有四园。
其东傍青溪,一曲流潺湲。
秦淮窈窕通,钓鱼来至尊。
至今濯锦塘,御气生朝暾。
左右多居人,蒲荷接市门。
罂粟与文无,一一含旧恩。
我将携妻孥,于此开层轩。
为怜有吴君,掌故相讨论。
呜咽成春秋,纪亡不纪存。
君言有玉砚,吐辞如春温。
将输仁爱思,与我同晨昏。
孔雀之血能杀人,翠钿金尾光彻身。
古来贤圣不外饰,蛙声紫色能乱真。
一人独坐深宫里,拜跪满前皆有以。
谁悬明镜照中心,为佞为忠总相似。
仲尼一语君勿谖,先观其行后其言。
君子温温如白玉,利口便便中有毒。
其毒愈甚文愈高,请君记取孔雀毛。
方皋相良马,不在骊黄间。
神理有深契,区区何足言。
焚香芳树下,清飙和徽弦。
天机匪袭得,恬淡无嚣喧。
饥餐兰芷洁,寒衣芰荷鲜。
独坐眺远峰,临流乐鸣泉。
明月真性朗,白云心绪閒。
岂为耽幽寂,吾道原自然。
清迥凭湖侧,高轩枕水湄。
望收青草阔,閒与白云期。
落日凝寒雾,衰藤挂短枝。
亭从天外赏,山许镜中窥。
棹舫堤桥过,攀崖拥露跻。
笛残知牧返,歌歇识渔疲。
鸥尽忘机日,花多解语时。
芄兰公子佩,秋水美人思。
信有庾公酒,能无王粲词。
下临虽不极,上出岂如斯。
睇目神将远,濯缨吾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