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月二十七日夜大风雨顿凉偶作》
《九月二十七日夜大风雨顿凉偶作》全文
宋 / 孙应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五更风雨洗骄阳,满耳秋声撼我床。

梦里忽知身化羽,觉来新免汗翻浆。

可怜团扇辞人去,便有寒虫语夜长。

老大幸谙时节惯,可能随世作炎凉。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ǔyuèèrshífēngdùnliángǒuzuò
sòng / sūnyìngshí

gèngfēngjiāoyángmǎněrqiūshēnghànxiū

mèngzhīshēnhuàjuéláixīnmiǎnhànfānjiāng

liántuánshànrén便biànyǒuhánchóngshìcháng

lǎoànshíjiéguàncānsuíshìzuòyánliáng

翻译
黎明风雨洗净了烈日的余热,满耳秋意震动了我的床榻。
在梦中忽然明白自己已化身为羽,醒来后发现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汗淋漓。
可惜那团扇被离人带走,夜晚只有寒虫低语诉说着漫长。
年岁渐长,我已习惯季节的变迁,能否随世俗而适应冷暖无常?
注释
五更:清晨。
风雨:风雨交加。
骄阳:强烈的阳光。
秋声:秋天的声音。
撼:摇动。
床:床铺。
梦里:梦境中。
身化羽:身体化为羽毛。
免:避免。
汗翻浆:大汗如浆液般流淌。
团扇:圆形的手扇,多用于夏季。
辞人去:被离人抛弃。
寒虫:秋夜中的昆虫。
语夜长:在夜里鸣叫。
老大:年纪大了。
谙时节惯:熟悉并习惯季节变化。
炎凉:世态炎凉,指人间冷暖变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秋夜的大风雨过后的清凉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感悟和生命易逝的思考。诗中“五更风雨洗骄阳”一句,通过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天气突变给大自然带来的清新,也反映出诗人内心世界的某种净化。紧接着,“满耳秋声撼我床”则从听觉上加深了这种季节转换的感受。

“梦里忽知身化羽,觉来新免汗翻浆”两句,则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世、获得自由的向往,以及醒来后对现实无常的体悟。这里“身化羽”暗示了对飞翔、自由的追求,而“新免汗翻浆”则是对生命中不断变化和解脱的写照。

“可怜团扇辞人去,便有寒虫语夜长”表达了秋风送爽后的凉意,以及对即将离去之物的哀伤。这里的“团扇”象征着夏日的繁华,而“寒虫语夜长”则是对秋夜长谈和生命中细微声音的捕捉。

最后,“老大幸谙时节惯,可能随世作炎凉”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自然界变化的顺应与认同。这里“老大幸谙时节惯”显现出一种时间长河中生命的顺从,而“可能随世作炎凉”则是对自然界无常气候的接受和适应。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风雨后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界变化之间的深刻呼应。

作者介绍

孙应时
朝代:宋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猜你喜欢

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0)

采芙蓉

结伴戏方塘,携手上雕航。

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游莺无定曲,惊凫有乱行。

莲稀钏声断,水广棹歌长。

栖乌还密树,泛流归建章。

(0)

丹霞蔽日行

纣为昏乱,虐残忠正。周室何隆,一门三圣。

牧野致功,天亦革命。汉祚之兴,阶秦之衰。

虽有南面,王道陵夷。炎光再幽,殄灭无遗。

(0)

动心画梅题记

老梅愈老愈精神,水店山楼若有人。

清到十分寒满把,始知明月是前身。

(0)

梅·其十八

冲寒傲雪本来身,老干横开数点春。

洁白最宜松竹伴,幽馨应不染风尘。

(0)

百丈山六咏·其一石磴

层崖俯深幽,微径忽中断。

努力一跻攀,前行有奇观。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