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身曾喜嫁周郎。近托柴桑处士庄。
姊妹争如斗草强。效鸳鸯。偷得徐娘半面妆。
前身曾喜嫁周郎。近托柴桑处士庄。
姊妹争如斗草强。效鸳鸯。偷得徐娘半面妆。
这首词以“忆王孙”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秋日菊花图,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自然景观相融合,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词的开篇“前身曾喜嫁周郎”,以典故引入,暗喻菊花如同古代美女般美丽动人,仿佛是历史上的佳人再世,嫁给了周瑜这样的英雄人物。这里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赋予菊花以生命和情感,使其成为一种超越现实的存在。
“近托柴桑处士庄”一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柴桑处士庄,既指出了菊花生长的环境——远离尘嚣的隐逸之地,又暗示了菊花高洁、不随流俗的品格。此处的“托”,形象地表达了菊花在理想环境中得以绽放的幸运与美好。
“姊妹争如斗草强”则通过比喻,将菊花与其他植物进行对比,强调了菊花的独特魅力。斗草,是一种古代女子喜爱的游戏,这里用来形容菊花的生机勃勃、竞相开放,展现出其生命力的旺盛与活力。
“效鸳鸯,偷得徐娘半面妆”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菊花比作鸳鸯,不仅描绘了其形态之美,更赋予了其情感色彩。同时,“偷得徐娘半面妆”这一细节,既是对菊花美丽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它独特气质的肯定,仿佛是大自然的巧手,赋予了菊花一种不同于其他花卉的神秘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菊花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外在的美丽,更深入挖掘了其内在的精神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高洁品格的向往。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词作营造出了一种超然物外、悠远深邃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无穷。
满目山川似势棋,况当秋雁正斜飞。
金门若召羊玄保,赌取江东太守归。
霭霭复濛濛,非雾满晴空。
密添宫柳翠,暗泄路桃红。
萦丝光乍失,缘隙影才通。
夕迷鸳枕上,朝漫绮弦中。
促驷驰香陌,劳莺转艳丛。
可怜肠断望,并在洛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