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用前韵作招许主簿》
《用前韵作招许主簿》全文
宋 / 程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风骚无复见黄初,尚想应刘载后车。

病骨不知缘底事,愁眉时得为君舒。

动人春色来随燕,入眼溪流静见鱼。

祇有此中多好句,可来茅阁试凭虚。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程俱所作,名为《用前韵作招许主簿》。诗中描绘了春日之景,以动人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情感交织,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

首联“风骚无复见黄初,尚想应刘载后车”以“风骚”二字开篇,借以表达对古代文学传统的怀念与追思。“黄初”暗指汉末文学,而“应刘”则是指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应玚与刘桢,这里诗人表达了对这些文人及其作品的怀念之情。同时,“载后车”则暗示了对后世文人追随先贤足迹的期待。

颔联“病骨不知缘底事,愁眉时得为君舒”转而抒发个人情感。诗人以“病骨”自喻,暗示身体或心灵的疲惫,但又因某事(“君”)的出现,愁眉得以舒展,表达了在困境中得到慰藉的喜悦。

颈联“动人春色来随燕,入眼溪流静见鱼”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燕子在空中飞舞,溪水潺潺,鱼儿悠游其中,春色与自然之美相互映衬,给人以宁静与和谐的感受。

尾联“祇有此中多好句,可来茅阁试凭虚”则点明了诗人的创作意图。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灵感涌现,想要邀请友人一同前来,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景色,并尝试着捕捉这份美好于诗句之中。这一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展现了他对诗歌创作的热爱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美景,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其对自然、友情以及文学创作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程俱

程俱
朝代:宋   字:致道   号:北山   籍贯:衢州开化(今属浙江)   生辰:1078—1144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猜你喜欢

初秋病中作五言呈君锡待制介夫学士

蹇浅闇闻道,螴蜳自焚和。

负兹岁阴改,闭阁秋风过。

浓露变园草,号蝉翳庭柯。

览时怅颓暮,顾影惊婆娑。

平生江湖尚,薄游不愿多。

奚为役外物,况乃淹旧疴。

徂西识艽野,采菽聆悲歌。

今昔容不同,情感殆靡他。

劳生共逆旅,驰景均腾波。

行矣自免归,息阴安薜萝。

(0)

入荆江

此江自岷山,浩瀚浮西极。

中为三峡束,壅阏气愤激。

崩腾得平地,千里怒未息。

虽投洞庭阔,争道犹逼窄。

触岸皆倒流,势兼万牛力。

浑黄不可鉴,咫尺瞢玄白。

颇似昆崙流,泄源下积石。

逶迤屡屈折,九曲乃大直。

始信枉渚歌,至今犹悽恻。

中流忽沙沸,惨惨半江黑。

俄顷成丘陵,方舟渡安得。

坤仪理专静,何故辄损益。

多异真穷乡,所逢岂中国。

墨生忍黔突,孔子不暖席。

贤圣亦远游,吾宁倦行役。

(0)

蟋蟀

七月鸣在野,八月鸣在宇。

九月登我堂,十月入床下。

滔滔岁方晏,促促声亦苦。

悲秋不悲己,终夜如独语。

时俗有新声,谁能一听汝。

(0)

因甫移宰晋陵

自我游毗陵,五年今于兹。

未尝不闵雨,未尝不苦饥。

成汤周宣世,岂复能过斯。

上无桑林祷,下无云汉诗。

赤子饿沟渠,良田生蒺藜。

听于闾里间,愁毒不可为。

思得一贤人,救其渴与饥。

上天似悔祸,子乃今来尸。

爱民在恭俭,自可为吏师。

但恐百里小,膏泽难尽施。

子本湘乡君,湘人望子来。

下难兄弟别,上顾坟墓违。

将母以谂君,上书再三辞。

朝廷欣然许,多士咸谓宜。

为政推此心,可令孝者慈。

吾闻屠牛刀,不贵于割鸡。

思君苦道远,莞尔寄此词。

(0)

答舅氏时诏不就学官者郡勿举故见督赴期

飞鸟知深林,潜鱼乐渊浚。

升沉久相笑,出处各自殉。

漆雕不愿仕,孟子耻独进。

轩冕世所荣,吾斯未能信。

辟雍焕文章,王国聚英俊。

及门足自喜,内省愧多吝。

且将事畎亩,亦以乐尧舜。

悠悠谢知音,当识斯言讱。

(0)

舅氏见索新诗

贱子本不学,大贤宜见疏。

奈何手赐教,反谓诗起予。

高义终炯然,内惭良阙如。

得非鲁仲尼,不废狂接舆。

羁旅习荆楚,荒唐存简书。

敢惊和者稀,长恐岁已徂。

云汉回天章,图书秘石渠。

琼瑶落咳唾,寒暑随吹嘘。

百年渭阳悲,万古秦风馀。

嗟我送舅氏,终焉非路车。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