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凄凉犯.寒柝》
《凄凉犯.寒柝》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凄凉犯

一星星火红犹在,更阑空馆才觉。

甚地勾栏,那条京瓦,喑呜腷脯。墙根市角。

风递到、一城郭索。终不然、啼蛄吊月,或是夜丝络。

此际无衣子,冷巷闲坊,睡何曾著。

敲时和梦,似徐抛、零星珠雹。

陡触霜威,愁杀是、此身寒薄。

砉崩腾,柝声四起山月落。

(0)
鉴赏

这首《凄凉犯·寒柝》描绘了一幅寒冷夜晚的凄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深秋或冬夜的寂静与孤寂。

“一星星火红犹在”,开篇以微弱的灯火反衬出四周的黑暗与寒冷,暗示了孤独与寂寞的存在。“更阑空馆才觉”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空旷,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的氛围。

接下来,“甚地勾栏,那条京瓦,喑呜腷脯”几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地面上的沟渠、瓦片赋予了生命,它们仿佛在低语,发出哀怨的声音,增加了环境的悲凉感。

“墙根市角。风递到、一城郭索”描绘了风穿过墙角,吹过整个城市的画面,给人一种寒冷而空旷的感觉。接着,“终不然、啼蛄吊月,或是夜丝络”通过描述昆虫的叫声和夜晚的细丝,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

“此际无衣子,冷巷闲坊,睡何曾著”表达了在这样的寒冷夜晚,人们难以入睡,孤独与寒冷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敲时和梦,似徐抛、零星珠雹”通过比喻,将敲击声比作梦中飘落的珠子,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美感。

“陡触霜威,愁杀是、此身寒薄”直接点明了寒冷的威力,同时也表达了对自身处境的忧虑与无奈。

最后,“砉崩腾,柝声四起山月落”以柝声(古代军队巡逻时所敲的木梆)的响起,象征着夜晚的结束,月亮的落下,则意味着一天的终结,整个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寒冷夜晚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秋或冬夜的寂静与孤寂,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深的情感与思考。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饯黎希明赴兴宁教谕

冷官仍冷地,况味淡于僧。

泮水无一亩,乱山知几层。

树云侵绛帐,山雨翳青灯。

若有登临句,寄予能不能。

(0)

送内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0)

寒夜

留滞常思动,艰虞却悔来。

寒灯挑不燄,残火拨成灰。

冻水滴还歇,风帘掩复开。

孰知文有忌,情至自生哀。

(0)

寄晁无斁

稍听春鸟语丁宁,又见官池出断冰。

雪后踏青谁与共,花边著语老犹能。

笑谈莫倦寻常听,山院终同一再登。

今日已知他日恨,抢榆况得及飞腾。

(0)

夜饮二绝·其二

欣然有意引陶潜,此意何妨俗士嫌。

三百青钱亦希有,速将趁取夜厌厌。

(0)

追赋九华

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

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

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

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

炯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

忆昔访庐阜,妙处尝支筇。

景遇可题品,一一归诗筒。

九华名此邦,挺挺诸山雄。

若欲于五老,优劣定其中。

窃比之孔门,等级回与雍。

未敢谓覈论,折衷章泉翁。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