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麀麌顾其子,燕雀各有随。
与子为夫妇,五年三别离。
儿女岂不怀,母老妹已笄。
父子各从母,可喜亦可悲。
关河万里道,子去何当归。
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
百亩未为多,数口可无饥。
吞声不敢尽,欲怨当归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送内》,通过对雌鹿照顾幼子和燕雀各自飞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寓言般地表达了夫妻间的离别之情。诗人以母鹿对子女的牵挂,比喻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五年中多次分离,令人既感欣慰又心酸。他感叹儿女的成长,母亲年老,妹妹已长大,家庭成员各自追随生活轨迹。诗人描述了漫长的关河阻隔,不知何时能重逢,表达出对团聚的期盼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诗中“三岁不可道,白首以为期”表达了对长久分离的无奈,以及对相伴到老的深深期盼。诗人认为即使拥有百亩田地也不算富有,只要家人温饱无虞,就是最大的幸福。然而,内心的苦楚无人倾诉,只能“吞声不敢尽”,最后以“欲怨当归谁”结句,流露出深深的孤独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夫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生活的艰辛,具有强烈的家庭亲情主题。
自入仙霞十里程,满山晴雪射虚明。
路从宝贝洞中去,人在琼瑶世界行。
枯木竞传千状巧,荒崖亦作十分清。
回环四望真奇观,识破乾坤洒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