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平生学,惭无席上珍。
仅馀守师训,岂欲衒时人。
误入侯门听,翻劳友义陈。
愿从温故业,庶或稍知新。
碌碌平生学,惭无席上珍。
仅馀守师训,岂欲衒时人。
误入侯门听,翻劳友义陈。
愿从温故业,庶或稍知新。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淳的作品,题为《和陈叔馀韵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和对知识的追求。首句“碌碌平生学”描绘了作者一生勤奋好学的形象,但自谦没有特别出众的才识。“惭无席上珍”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不足,表示对自己的学问感到惭愧,没有什么像席上的美酒那样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
接着,“仅馀守师训”表达了作者坚守师长教诲的决心,表明他更注重基础和传统的学习,而非追求一时的显赫。“岂欲衒时人”则表明作者无意炫耀于世,不追求迎合世俗的眼光。
“误入侯门听,翻劳友义陈”暗指自己在学术上可能走了一些偏离正道的路,但朋友的善意提醒和友情的支持使他深感感激。“愿从温故业,庶或稍知新”则是作者的决心,决定回归基础知识的学习,期望通过温习旧业,逐渐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作者谦虚、求实和感恩的品质,以及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晚日浴鲸海,璧月挂鳌峰。
不知今夕何夕,灯火万家同。
楼外芙渠开遍,人在琉璃影里,语笑隔帘重。
对景且行乐,一醉任东风。
黄堂宴,春酒绿,艳妆红。
文章太守,和气都在笑谈中。
正此觥筹交错,只恐笙歌未散,温诏促追锋。
来岁传柑处,侍宴自从容。
客星堂下水,碧浮空、烟树几重重。
想故人当日,论情蓬藋,际会云龙。
底事泥涂轩冕,不肯作三公。
千仞钓江浒,此意谁同。
应笑赤松黄石,效痴儿成事,犹自言功。
怎知他箕颍,袖手独舂容。
幸风月、有人料理,自家山叟与溪翁。
鸣榔晚,一声长啸,相送冥鸿。
有客泛轻舸,迤逦到桐庐。
山湾水曲,个中依约是仙区。
试唤清江渔父,为问来今往古,兴废事如何。
笑指寒烟里,此是子陵居。
汉光武,兴皇运,握乾符。
客星侵座,方见不与故人疏。
自是先生高尚,无限经纶才略,飘泛寄江湖。
凛凛亘千载,风月属樵渔。
绾纤钓台下,敛衽谒严陵。
石矶封藓,一笑挟策独先登。
山献修蛾几抹,江绕青罗千顷,今古富春声。
行有二三子,心迹喜双清。
吊羊裘,追往躅,尚仪型。
丹青洒落三反,谁动紫垣星。
重袖调元大手,归傲纶巾一线,志不在寒鲸。
千载仰风节,鸿鹄自冥冥。
名节本来重,轩冕亦何轻。
人间儿戏,刚自指点客星明。
黄屋龙旂九仞,苍石渔丝千尺,谁辱又谁荣。
会得傥来意,方识古交情。
想当时,奇男子,汉真人。
龙潜豹隐,胸中同是一经纶。
公办中兴事业,我向沧浪学钓,各自寄吾真。
谁信往来客,千古诵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