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
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
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
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
炯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
忆昔访庐阜,妙处尝支筇。
景遇可题品,一一归诗筒。
九华名此邦,挺挺诸山雄。
若欲于五老,优劣定其中。
窃比之孔门,等级回与雍。
未敢谓覈论,折衷章泉翁。
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
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
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
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
炯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
忆昔访庐阜,妙处尝支筇。
景遇可题品,一一归诗筒。
九华名此邦,挺挺诸山雄。
若欲于五老,优劣定其中。
窃比之孔门,等级回与雍。
未敢谓覈论,折衷章泉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文蔚的《追赋九华》,通过对九华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其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赞美。首句“我闻九华名,未登九华峰”表达了诗人对九华山的闻名已久但未亲临的期待。接着,“睨视百里外,烟翳尝冥濛”描绘了山峰在远方朦胧的景象,增加了神秘感。
“快意一披抉,几欲挟长风”表达了诗人想象中登顶时的豪情壮志,想要借风势一览全景。“庶识真面目,高下俱迎逢”则表达了诗人渴望真正领略九华山的全貌,无论高低都愿去探索。接下来,诗人以“飞雪如有意,未积先消融”形容山间的气候,暗示了山的清爽与灵秀。
“凌晨展清眺,万里开晴空”描绘了早晨的清新景色,视野开阔,心胸也随之开朗。“炯然明吾眸,洗出青芙蓉”运用生动的比喻,形容眼前景色如出水芙蓉般清新脱俗。诗人感叹还未深入了解,已能把握其精髓。
“未暇窥杳眇,固已领其宗”表明诗人虽未深入探索,但已领悟到九华山的要义。最后,诗人将九华山与庐山相提并论,并自比孔门弟子,暗示九华山的崇高地位,同时谦虚地表示不敢妄下定论,而是希望能像章泉翁那样公正评价。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九华山的雄伟壮观以及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敬仰。
掩门三径莓苔绿,车马谁来陋巷间。
卧弃琴书公干病,笑迎风月步兵闲。
当秋每谢蛬清耳,渐老多惭酒借颜。
济物未能伸一术,敢于明代爱青山。
日出洞庭水,春山挂断霞。
江涔相映发,卉木共纷华。
湘戍南浮阔,荆关北望赊。
湖阴窥魍魉,丘势辨巴蛇。
岛户巢为馆,渔人艇作家。
自怜心问景,三岁客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