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我山中卧,半年相伴吟。
道传诸子后,易得数爻深。
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
惜哉未终业,亲老忽分襟。
怜我山中卧,半年相伴吟。
道传诸子后,易得数爻深。
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
惜哉未终业,亲老忽分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伴在山中学习的生活,以及对即将分别的惆怅之情。诗中的“半年相伴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友情的深厚;“道传诸子后,易得数爻深”则展示了诗人对儒家经典以及其他哲学思想(诸子百家)的研究态度,即在理解大义之后,更进一步探求其中的精髓。
“爨或经旬绝,书犹尽日寻”一句,通过对烛光和书卷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夜以继日地研读书籍的情景,烛光如同时间的流逝,书卷则象征着知识的无穷。
然而,在这样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之时,“惜哉未终业”表露出诗人对于学业尚未完成的遗憾。加上“亲老忽分襟”,更增添了对年龄增长而不得不告别山中生活的悲凉感慨,其中“亲老”指的是父母年迈,需要尽快回家侍奉;“分襟”则是比喻分别的痛苦,如同割舍心中的肉一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中学习生活的描绘和对即将到来的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学业、友情以及家庭责任之间矛盾的心境。
海于天地为巨物,横目见此惊无边。
或云众水所蓄积,坐令陆地为深渊。
我闻尊者此示象,一航稳似香台莲。
飓风不作鲛鳄静,知有神物为之先。
舟行不徐亦不疾,到彼海外当何年。
大鹏不徙爰居避,海若自小河伯旋。
惟有日月争出没,腾晖照耀波光鲜。
送者几辈自厓返,回顾但见帆微翩。
此时秘怪千万万,争欲顶礼焚香烟。
仁者愿大无分别,孰为灵蠢孰凡仙。
当时各各契微妙,回视海水川渠然。
了知此说是真实,挥毫更以丹青传。
纷纷大小都滞相,拘墟邹衍方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