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马日停午,阴云解驳时。
纵观须尽兴,重到恐难期。
花雨红飘径,松岚翠滴枝。
前峰高见塔,指点是天池。
下马日停午,阴云解驳时。
纵观须尽兴,重到恐难期。
花雨红飘径,松岚翠滴枝。
前峰高见塔,指点是天池。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行旅途中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之美与哲思之深。首句“下马日停午,阴云解驳时”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旅途中的一个瞬间,马儿下鞍,时间静止在正午时分,阴云间或散开,光线与阴影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神秘的氛围。
接着,“纵观须尽兴,重到恐难期”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深深陶醉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似乎在说,要尽情欣赏这眼前的美景,因为再次来到这里可能遥不可期,流露出一种珍惜当下、把握瞬间的情感。
“花雨红飘径,松岚翠滴枝”两句则将视线转向了具体的自然景观。红花如雨般飘落于小径之上,色彩斑斓;而松树与山岚相映成趣,翠绿的松枝仿佛被山间的雾气轻轻点染,生机勃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暗示了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力。
最后,“前峰高见塔,指点是天池”则引人遐想,仿佛在引导读者想象远处山峰上高耸的佛塔,以及那传说中的天池,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思考。
谁知望云眼,犯此没马尘。
故山招不归,定为猿鹤嗔。
煌煌帝王州,喜有东山人。
频来云雾斋,阅公碧璘珣。
要偿风月债,痛吟岩壑春。
贤哉万卷藏,膏馥馀八珍。
空肠借一饱,已觉笑语新。
肯学解颐公,凿壁恼四邻。
大胜不求直,乐我平生真。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西子西湖,赋情合载鸱夷棹。
断桥直去是孤山,应为梅花到。几度吟昏醉晓。
背东风、偷闲斗草。乱鸦啼后,解佩归来,春怀多少。
千里蝉娟,茂园今夜同清照。
樱脂茸唾听吟诗,争似还家好。昵昵西窗语笑。
凤云深、琼箫缥缈。顾春如旧,柳带同心,花枝压帽。
凭高入梦,摇落关情,寒香吹尽空岩。
坠叶消红,欲题秋讯难缄。
重阳正隔残照,趁西风、不响云尖。
乘半暝、看残山濯翠,剩水开奁。
暗省长安年少,几传杯吊甫,把菊招潜。
身老江湖,心随飞雁天南。
乌纱倩谁重整,映风林、钓玉纤纤。
漏声起,乱星河、入影画檐。
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古柳重攀,轻鸥聚别,陈迹危亭独倚。凉飕乍起,渺烟碛飞帆,暮山横翠。但有江花,共临秋镜照憔悴。
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素骨凝冰,柔葱蘸雪,犹忆分瓜深意。清尊未洗,梦不湿行云,漫沾残泪。可惜秋宵,乱蛩疏雨里。
待月西楼上,平秋气象分。
辉光唯此夜,遮掩奈浮云。
红烛灯交烂,清香篆自薰。
明年好景在,何处会多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