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文忠罗汉偈帖赞》
《苏文忠罗汉偈帖赞》全文
宋 / 岳珂   形式: 赞

佛法离住相,色相本非实。

云何阿罗汉,可以色相求。

居士宰官身,祇园夙亲近。

会发宏愿深,现此广长舌。

于后像法世,赞叹说偈言。

笔力涵虚空,三昧出胸臆。

撞开痴愚网,透出大千界。

我昔睹殊胜,会闻诸佛说。

以音声求我,不能见如来。

偈语复云何,能离音声见。

今当解佛意,一切有为法。

非偈亦非赞,应作如此观。

(0)
注释
佛法:佛教教义。
住相:执着于某一特定形式。
色相:物质现象。
阿罗汉:佛教修行最高果位。
居士:在家修行者。
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
宏愿:远大的志向。
广长舌:比喻智慧和善说。
像法世:佛法流传的时代。
赞叹:赞美。
笔力:文字的力量。
三昧:禅定。
痴愚网:愚痴的束缚。
大千界:宇宙。
殊胜:非凡。
诸佛:众多佛陀。
音声:声音。
见:领悟。
如来:佛陀。
偈语:佛教短诗。
一切有为法:世间所有暂时存在的事物。
非偈亦非赞:超越形式的表达。
应作如此观:正确的理解方式。
翻译
佛法不执着于任何固定形态,色相并非真实存在。
如何能通过色相去寻找阿罗汉(佛教修行最高果位)呢?
居士和官员身份的修行者,曾亲近祇园(古印度佛教圣地),
他们发愿深远,显现了广大的舌相(象征智慧和说法能力)。
在后续的佛法时代,他们诵经赞美,
笔下的力量涵盖无边,禅定的智慧源自内心深处。
他们的言论穿透愚痴之网,揭示了宇宙的广大世界。
我曾亲见这非凡之事,聆听佛陀的教诲。
试图通过声音来找寻我,无法见到真正的如来。
偈语又怎么说,如何能超越声音而看见真理?
现在我来解释佛意,一切有为法都是暂时的。
不是偈颂也不是赞美,应当这样理解佛法的本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岳珂所作的《苏文忠罗汉偈帖赞》,主要探讨佛法的真谛和修行的境界。诗中强调佛法超越任何形式的执着,包括色相与语言。罗汉虽以色相显现,但真正的佛法不在于外在形式,而是内心的领悟。诗人赞美一位居士(可能指苏轼)具有深厚的佛法造诣,他的宏愿促使他能以广长舌说法,笔墨间蕴含着深远的智慧。

诗中提到,在佛法衰落的时代,这位居士通过赞偈表达对佛法的赞叹,其文字力量如同虚空包容,直接源自内心深处的三昧(禅定)。他的言论能够穿透愚痴的束缚,揭示宇宙的广大。诗人回忆自己曾亲耳聆听佛法的殊胜教诲,指出仅凭声音或赞语无法真正见到如来,佛法的真谛超越了言语。

最后,诗人解读佛陀的教诲,强调一切有为法(世间一切现象)并非仅限于赞偈或言语,应当以超越形式的视角去理解。这首诗寓含了深刻的禅宗思想,鼓励读者超越表象,直指人心。

作者介绍
岳珂

岳珂
朝代:宋   字:肃之   号:亦斋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生辰:公元1183~公元1243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学家。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猜你喜欢

咏怀

洪河相绵缠,嘉宅良可卜。

苍松荫长蹊,丛梅馥四屋。

过庭白水流,飞鸣漱寒玉。

游目俯灵景,抱杖委繁俗。

长吟畅幽怀,理琴展清曲。

岂不企淩厉,而乃伤局促。

吉士抗遐踪,幽幽聚灵族。

(0)

步出城东门

步出城东门,与子各执手。

遥望冢累累,悲风发陇首。

长松自青青,枯根带骨朽。

人生如朝露,嘉命那可久。

世无王子乔,何诀以固寿。

感慨徒悲伤,欢言且饮酒。

(0)

题杜少陵草堂图

背郭好林塘,诛茅作草堂。

因吟白鸦谷,为卜碧鸡坊。

笼竹和烟净,江梅带雪香。

四松经丧乱,阅世几风霜。

(0)

治乱吟五首·其四

火能胜水,火不胜水,其火遂灭。

水能从火,水不从火,其水不热。

夫能制妻,夫不制妻,其妻遂绝。

妻能从夫,妻不从夫,其妻必孽。

(0)

有时吟

龙不冬跃,萤能夜飞。小人君子,而皆有时。

(0)

芳草短吟

花间水畔绿如茵,兴废曾经汉与秦。

占了山川无限地,愁伤今古几何人。

严霜杀尽还逢雨,野火烧残又遇春。

不那路傍多此物,农家长是费耕耘。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吴存 徐釚 傅察 龚翔麟 张乔 魏学洢 李若水 张伯端 徐玑 裘万顷 柳亚子 叶恭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