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如淀浊流黄,有意交流不自妨。
斜月倚篷看水色,薰莸谁道可同藏。
清流如淀浊流黄,有意交流不自妨。
斜月倚篷看水色,薰莸谁道可同藏。
这首诗描绘了淮河两岸的景象,清流与浊流并存,象征着世间事物的多元性。诗人以"有意交流不自妨"表达对不同事物交融接纳的态度,即使清浊各异,也有其共处之道。"斜月倚篷看水色"则通过月夜景色,增添了静谧与诗意,暗示观察者在这样的环境中审视生活的复杂性。最后一句"薰莸谁道可同藏",以薰莸(香草和臭草)作比,寓意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暗示不应强求混同,应保持自我本色。整体上,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
有客晨叩门,劝我浚新泉。
适当连雨天,工暇土脉匀。
发石玉已喷,除壤榻自陈。
布列象斗极,可以坐七贤。
尹公几中尊,次左湛子焉。
邓子居右方,方君左临渊。
甘也接邓膝,南上秩有伦。
馀二若有待,不备惟其人。
清如此泉者,来居无厚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