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然绝壑临招提,仰视疑欲干晴霓。
林峦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
少日登高不惮远,喘汗赪颜如夏畦。
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
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
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
归寻舟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
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
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妙语来磻溪。
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
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溪。
暗明通壅悉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
但惭屋上复加屋,空费囊中金袅蹄。
巉然绝壑临招提,仰视疑欲干晴霓。
林峦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
少日登高不惮远,喘汗赪颜如夏畦。
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
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
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
归寻舟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
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
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妙语来磻溪。
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
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溪。
暗明通壅悉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
但惭屋上复加屋,空费囊中金袅蹄。
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中居住图景。开篇便以"巉然绝壑临招提,仰视疑欲干晴霓"展现了诗人面对高峻绝 壁之感慨与向往,这里“巉然”二字形容山势陡峭,“仰视”则表达出一种向往和渴望。紧接着“林峦献状还左右,烟云变相随高低”描绘了山中景象的多变与壮丽,"林峦"指代山中的树木与溪流,“烟云变相”则是对山间云雾变化万千的描写。
诗人接着表达出自己登临之乐“少日登高不惮远”,但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辛劳之感“喘汗赪颜如夏畦”。而在"却凭轩槛认行处,一览不待穷攀跻"中,诗人似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平静与满足,"却凭"表明了诗人的回归,“一览”则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豁达。
在“爱山愿作此轩客,饥火驱出仍东西”中,诗人表露出了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以及面对困境时不离不弃的情怀。紧接着“青衫乌帽犯尘土,梦想春绿浮凫鹥”则是对过去岁月的一种回忆和向往。
随后,“归寻舟刻剑已往,扁榜仅能存旧题”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过往的追思与怀念。"道人知我若有失,更附山房拂栱梯"则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准备。
在“方欣胜观还昔时,忽讶妙语来磻溪”中,诗人的内心似乎经历了一场豁然开朗的转变,而“茫茫六合有安宅,恍悟十年行路迷”则是对自己过去十年的反思与领悟。
最后,“甘与山僧为逆旅,自使妇姑相勃溪。暗明通壅悉还汝,无所还者吾其栖。但惭屋上复加屋,空费囊中金袅蹄”表达了诗人对于现世的超脱和对物质欲望的批判,以及一种自我安顿的生活态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山居生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然于世俗之上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反思。
暮云春树江东远,十年软红尘井。
雨屋酣歌,月楼醉倚,还倩天风吹醒。青镫耿耿。
算除却渊明,谁怜孤影。
自卷荷衣,石床高卧翠微冷。山空但觉昼永。
旧游花柳梦,不忍重省。
燕子梁空,鸡儿巷静,休说长安风景。丹台路迥。
怎见得玄都,□□芳径。共理瑶笙,凤凰花外听。
吴侬曾在山村住,听得村中老人语。
六月祈雨不祈晴,十月祈晴不祈雨。
今年三伏雨水多,官吏祈晴救禾黍。
祈晴得晴虽可喜,农夫车水方劳苦。
汗流如浆面如铁,但要田乾那畏暑。
黑云一片来何忙,心怕雨作身愿凉。
安得长风为吹散,乍可赤体当秋阳。
东桥西桥日荒荒,南圩北圩水茫茫。
中熟下熟亦足饱,尽胜淮头争捕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