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谁复起,糟魄未传心。
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
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
九原谁复起,糟魄未传心。
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
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题为《次韵几复答予所赠三物三首(其三)石刻》。诗中,黄庭坚以深沉的语气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道德品质的推崇。他提到“九原谁复起”,暗示了对逝者的追思,而“糟魄未传心”则表达了对逝者精神未能得到后人传承的遗憾。接下来,诗人通过“不取丁仪米,疑成校尉金”这两句,赞扬了故人的清廉,即使在物质匮乏时也不取非分之财,如同古代校尉的高尚节操。
“名从高位借,德有下僚沈”进一步强调了故人的名声并非凭借权位而得,而是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即使在地位低下时,其德行也深沉可敬。最后,诗人以“笔削多瑕点,犹希畏友箴”作结,指出虽然故人在文学创作上可能存在一些瑕疵,但仍期待朋友们能以直言规劝,如同敬畏朋友的箴言一般。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是对故人的怀念,也是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黄庭坚对友情和道德价值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