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因禅者欲编语录以偈止之》
《因禅者欲编语录以偈止之》全文
宋 / 释怀深   形式: 七言绝句

吾祖初来字脚无,儿孙后代竞编书。

子今莫苦著文字,秘取圆明顶?珠。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怀深所作,名为《因禅者欲编语录以偈止之》。诗中充满了禅宗思想,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文字束缚与追求内心真谛的思考。

“吾祖初来字脚无”,开篇即以“吾祖”追溯源头,暗示文字的起源与最初的纯粹。在古代,文字尚未广泛普及,人们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知识和智慧,这与后来文字记录的严谨和繁琐形成对比。

“儿孙后代竞编书”,随着文字的发明和使用,后世子孙开始热衷于记录、编纂书籍,知识得以系统化、传承。然而,这种过度依赖文字的倾向,也可能导致对文字的过分依赖,忽略了直接体验和感悟的重要性。

“子今莫苦著文字”,诗人在此发出呼吁,提醒读者在追求知识和智慧的过程中,不应过于执着于文字的束缚,而应保持内心的自由和开放。文字虽好,但不应成为心灵的枷锁。

“秘取圆明顶?珠”,最后两句以“圆明顶?珠”为喻,强调了追求真理和智慧的最高境界。这里的“圆明”象征着智慧的圆满和光明,“顶珠”则可能指代达到某种高度或境界的标志。诗人鼓励读者去探索和领悟那些超越文字、直击心灵深处的真理,追求那种如同顶珠般闪耀的智慧之光。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探讨了文字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如何保持内心的自由与纯净。它不仅反映了禅宗思想中对文字的辩证态度,也启示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中保持独立思考,不被表面的文字所迷惑,而是深入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内在意义。

作者介绍

释怀深
朝代:宋   号:慈受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释怀深(一○七七~一一三二),号慈受,俗姓夏,寿春六安(今属安徽)人。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猜你喜欢

思远人四方四首·其一

娟娟秋月照空床,行人东征未还乡。

思如辘轳不断绝,千转万转萦愁肠。

(0)

旱雨

贼臣弄权罔明主,亿万苍生受辛苦。

大家巨室尽逃亡,剩积黄金向郿邬。

弘羊未烹旱如许,弘羊将烹天乃雨。

吾言此雨是雨谷,点点活人胜珠玉。

圣恩新放限田租,从此农家饱饘粥。

(0)

古意十四首·其八

难与时流道,忧心常悄悄。

古道贵平易,今人□机巧。

好古而居今,每饭不能饱。

来往无嫌猜,□知爱沙鸟。

(0)

赠孤山道士

多年于此住,卖药但资身。

窗冷梅花月,门閒柳树春。

水妖愁使术,山鹤伴朝真。

果欲求仙道,惟应自养神。

(0)

寄山中友人·其一

闻道幽栖野思饶,径无尘迹草萧萧。

长松架壑因为屋,老榉横溪便作桥。

煮石未须閒水碓,漱流何必弃风瓢。

吾生更爱深居乐,定拟相从不待招。

(0)

偶作·其一

风露洗空寒,秋清四体安。

偶扶筇杖出,因采菊花餐。

老觉心情懒,閒知世界宽。

寒山诗一卷,随意作经看。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贾昌朝 黄福 陈文龙 王清惠 聂胜琼 木青 梅之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