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色三千里,愁人意未开。
木梢穿栈出,雨势隔江来。
荒馆因花宿,深山羡客回。
相如何物在,应只有琴台。
春色三千里,愁人意未开。
木梢穿栈出,雨势隔江来。
荒馆因花宿,深山羡客回。
相如何物在,应只有琴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愁绪的山水画面。"春色三千里,愁人意未开"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的春天景色,却无法解开心中的忧愁。这不仅是因为春天常令人生出离别之情,更可能是由于个人心境所致。
"木梢穿栈出,雨势隔江来"则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木梢指的是竹子通过简陋的栏杆露出头来,而雨势隔江,则表现了远方传来的雨声,或许是即将到来的雨幕,这一切都加深了诗人愁绪的情感。
"荒馆因花宿,深山羡客回"表明诗人在一座荒废的馆舍中因为花朵而决定留宿,同时也透露出对深山中可能会有的客人的羡慕。这里的“羡”字用得非常传神,既有对远方来客的期待,也有对自己无法离去的无奈。
最后两句"相如何物在,应只有琴台"则是诗人在寻找可以与之共鸣的人或事,但最终发现可能只有那静默的琴台能够理解他的心境。这里的“琴台”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物品,更象征着一种艺术的寄托和精神的慰藉。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以及对于交流和理解的渴望。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远,是一首风格上承自唐代山水田园诗传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