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共喜聚群贤,新渥时闻下九天。
东观紬书何日了,中丞遗笏要人传。
过家莫久依林庙,封事先须彻御筵。
千载斯文寄来哲,临分握手重悬悬。
清流共喜聚群贤,新渥时闻下九天。
东观紬书何日了,中丞遗笏要人传。
过家莫久依林庙,封事先须彻御筵。
千载斯文寄来哲,临分握手重悬悬。
这首诗《送孔御史归曲阜》是元代诗人黄溍所作,通过“清流共喜聚群贤”开篇,描绘出一群贤士汇聚一堂的场景,营造出一种高雅的氛围。接着,“新渥时闻下九天”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新近的荣耀比作从九天之上的赐予,形象地表达了对孔御史才华与成就的认可。
“东观紬书何日了”一句,借用了古代学者在东观(即皇宫藏书处)编纂书籍的故事,表达了对孔御史终日埋头于学问,不知疲倦的敬佩之情。“中丞遗笏要人传”,则通过描述中丞(官职名)遗失的手板需要他人传承,隐喻孔御史的智慧与品德值得后人学习和传承。
“过家莫久依林庙,封事先须彻御筵”,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孔御史归乡省亲的关怀,希望他不要过于留恋林庙,而应尽早完成封事(古代官员向皇帝奏报地方情况或请求恩典的仪式),并参加御筵(皇帝宴请的宴会),体现了对官员职责的重视。
最后,“千载斯文寄来哲,临分握手重悬悬”,诗人以“千载斯文”表达对孔御史学问与德行的赞誉,认为他的智慧和道德将被后世铭记;“临分握手重悬悬”则表达了离别之际的不舍与期待,期待孔御史归来时能带来更多的智慧与文化贡献。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孔御史的才华与品德,也寄托了对他的深切关怀与期望,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情怀。
五年一梦南司州,饥寒疾病为子忧。
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奔牛。
平生管、鲍子知我,今日陈、蔡谁从丘。
夜航争路泥水涩,牵挽直欲来瓜洲。
自言:「嗜酒得风痹,故乡不敢居温柔。
定将泛爱救沟壑,衰病不复从前乐。
今年太守真卧龙,笑语炎天出冰雹。
时低九尺苍须髯,过我三间小池阁。
」「故人改观争来贺,小儿不信犹疑错。
为君置酒饮且哦,草间秋虫亦能歌。
可怜老骥真老矣,无心更秣天山禾。
舒子在汶上,闭门相对清。
郑子向河朔,孤舟连夜行。
顿子虽咫尺,兀如在牢扃。
赵子寄书来,《水调》有馀声。
悠哉四子心,共此千里明。
明月不解老,良辰难合并。
回头坐上人,聚散如流萍。
尝闻此宵月,万里同阴晴。
天公自著意,此会那可轻。
明年各相望,俯仰今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