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燕齐百事同,微差物候共尘风。
春光有限难疏放,野色无边自塞充。
四望独疑山水尽,孤心双系日云中。
便劳烟景长为伴,同入金台上苑东。
衣带燕齐百事同,微差物候共尘风。
春光有限难疏放,野色无边自塞充。
四望独疑山水尽,孤心双系日云中。
便劳烟景长为伴,同入金台上苑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德州河后,初抵景州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的感受。首句“衣带燕齐百事同”,以“衣带”比喻时光流转,暗示着岁月如流,燕齐两地虽各有特色,但时间的流逝使得一切事物都仿佛在变化中保持着某种连贯性。接着,“微差物候共尘风”一句,通过细微的季节差异和自然界的微风,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统一。
“春光有限难疏放,野色无边自塞充”两句,诗人感叹春天的美好时光短暂,难以尽情享受;而广阔的田野景色却无边无际,自有一种充实的力量。这里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四望独疑山水尽,孤心双系日云中”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诗人站在高处,四下望去,怀疑山川是否尽收眼底,心中感到孤独,却又被日云所吸引,似乎在寻找心灵的寄托。这两句通过视觉与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显寂寥的意境。
最后,“便劳烟景长为伴,同入金台上苑东”表达了诗人希望与眼前的美景长久相伴,一同前往金台(可能指宫殿或名胜)所在的东苑,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
孝飨邦仪重,亲祠祏室开。
推尊二祧合,献力九宾来。
宝蔡前涓日,祥霙近弭灾。
钩陈严法仗,绵蕝谨容台。
祓坐皇为邸,登车斗转魁。
三辰随藻衮,百末湛云罍。
遍祼灵心像,终歌帝祉隤。
华绅纷岳抃,端阙俨天回。
蝇笔言丝慎,鸡场赦鼓催。
好生先祝网,作解遂成雷。
贲有戋丘帛,刑无弃道灰。
须知蒙福意,万事入康哉。
春色无情老,宵云有恨低。
轻寒借鸿驶,早暝入乌啼。
晦烛风生幔,漂花溜涨溪。
滴阶兼被草,聊此况凄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