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飨邦仪重,亲祠祏室开。
推尊二祧合,献力九宾来。
宝蔡前涓日,祥霙近弭灾。
钩陈严法仗,绵蕝谨容台。
祓坐皇为邸,登车斗转魁。
三辰随藻衮,百末湛云罍。
遍祼灵心像,终歌帝祉隤。
华绅纷岳抃,端阙俨天回。
蝇笔言丝慎,鸡场赦鼓催。
好生先祝网,作解遂成雷。
贲有戋丘帛,刑无弃道灰。
须知蒙福意,万事入康哉。
孝飨邦仪重,亲祠祏室开。
推尊二祧合,献力九宾来。
宝蔡前涓日,祥霙近弭灾。
钩陈严法仗,绵蕝谨容台。
祓坐皇为邸,登车斗转魁。
三辰随藻衮,百末湛云罍。
遍祼灵心像,终歌帝祉隤。
华绅纷岳抃,端阙俨天回。
蝇笔言丝慎,鸡场赦鼓催。
好生先祝网,作解遂成雷。
贲有戋丘帛,刑无弃道灰。
须知蒙福意,万事入康哉。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隆重的祭祀仪式,充满了庄严和神圣的气氛。开篇“孝飨邦仪重,亲祠祏室开”即设定了一个肃穆的场景,表明这是一个国家级别的重要礼仪活动。接下来的“推尊二祧合,献力九宾来”则描述了祭祀过程中对祖先的尊崇和对宾客的款待。
诗人通过“宝蔡前涓日,祥霙近弭灾”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祭祀时天气晴好、祥瑞降临的情景。"钩陈严法仗,绵蕝谨容台"则突出了仪式的庄重和参与者的恭敬之情。
诗中还提到“祓坐皇为邸,登车斗转魁”、“三辰随藻衮,百末湛云罍”,这些都是对祭祀场面细致入微的刻画,展示了古代礼仪的复杂和精细。"遍祼灵心像,终歌帝祉隤"则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和祈求福佑的心愿。
后面的“华绅纷岳抃,端阙俨天回”、“蝇笔言丝慎,鸡场赦鼓催”等句,又分别描写了祭祀用的器物、服饰的精美,以及礼仪进行中的细节安排和时间的紧迫感。
诗歌结尾“好生先祝网,作解遂成雷”、“贲有戋丘帛,刑无弃道灰”表达了人们对吉祥和平安的祈愿,以及不渝承传道德的决心。最后,“须知蒙福意,万事入康哉”则是全诗的心声,提醒我们要感恩祖先的保佑,希望一切都能吉利、平安。
整首诗通过对细节的精确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祭祀活动的重视,以及通过这种方式来维系家族与国家的秩序。
七十稀从古,吾生隘五年。
不缘脩摄致,颇藉药功全。
感激君恩重,优游老景延。
风尘过梦里,意兴托樽前。
穹壤蘧庐似,义娥转毂然。
行藏今皓首,心事只青天。
爱竹多留笋,浇花曲引泉。
幽斋无俗事,时咏远游篇。
旭日开新霁,长风吹旆旌。
天空红叶落,江阔白云平。
玉帛君臣礼,扳留父老情。
诗歌南浦绿,棹拂晚山青。
驿路分吴甸,河山接帝京。
人瞻千里月,鹤共一天清。
勋业看前哲,才猷范后生。
九重方侧席,好去立虞廷。
初冬风日佳,杖策登崔嵬。
自予羁宦迹,久与山谷违。
屈指廿七载,今兹复一来。
沿溪寻往路,历历皆所怀。
跻险还屡息,兴在知吾衰。
薄午际峰顶,旷望未能回。
良朋亦偶至,归路相徘徊。
夕阳飞鸟静,群壑风泉哀。
悠悠观化意,点也可与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