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风日佳,杖策登崔嵬。
自予羁宦迹,久与山谷违。
屈指廿七载,今兹复一来。
沿溪寻往路,历历皆所怀。
跻险还屡息,兴在知吾衰。
薄午际峰顶,旷望未能回。
良朋亦偶至,归路相徘徊。
夕阳飞鸟静,群壑风泉哀。
悠悠观化意,点也可与偕。
初冬风日佳,杖策登崔嵬。
自予羁宦迹,久与山谷违。
屈指廿七载,今兹复一来。
沿溪寻往路,历历皆所怀。
跻险还屡息,兴在知吾衰。
薄午际峰顶,旷望未能回。
良朋亦偶至,归路相徘徊。
夕阳飞鸟静,群壑风泉哀。
悠悠观化意,点也可与偕。
这首诗是明代哲学家、心学宗师王守仁于嘉靖甲申冬二十一日再次登临秦望山之作,距离他首次登临已有二十七年。诗中描绘了初冬时节登山的景象和心境,充满了哲理意味。
首句“初冬风日佳,杖策登崔嵬”点明了季节与行动,以“佳”字渲染出一种宜人的氛围,而“杖策”则透露出诗人年事已高,需借助拐杖登山的信息。“自予羁宦迹,久与山谷违”表达了诗人因官场束缚,与自然山水久别重逢的感慨。“屈指廿七载,今兹复一来”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以及对再次回归自然的喜悦。
“沿溪寻往路,历历皆所怀”写出了诗人沿着溪流寻找过去的足迹,每一步都承载着对过往的回忆。“跻险还屡息,兴在知吾衰”则体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自我反思,意识到岁月不饶人,自己的精力已不如从前。“薄午际峰顶,旷望未能回”描述了诗人到达山顶,放眼四望,却不愿离去的情景。
“良朋亦偶至,归路相徘徊”表明了诗人与友人一同登山,共享这份难得的自然之乐。“夕阳飞鸟静,群壑风泉哀”通过夕阳、飞鸟、山谷与泉水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悠悠观化意,点也可与偕”则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万物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希望与理解这些变化的朋友同行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更蕴含了对人生、时间、友情以及宇宙真理的深邃思考,体现了王守仁作为心学大师的独特视角和人文关怀。
刻画金丝,玉质仙姿,位置个人。
甚春融鸳枕,夏抒象簟,秋凉扇怯,冬暖炉熏。
省识翔鸾,休惊夜鹤,四宝相依往返频。
红罗覆,数珠珰瑟瑟,百子图新。相亲。莫笑横陈。
悄不觉微太半晌身。
喜合欢裁就,被池熨贴,文涛翻出,纱碧停匀。
绣黼高张,青绫自障,无碍潜窥笑与颦。
怀人处,只夜谈霜月,未涴征尘。
喜名园负郭。渐雪霁、净洗车尘漠漠。啼鸦噪篱落。
敛余寒,未卷层楼帘幕。瑶笺付鹤。
问故人、应践夙约。
有梅花唤我,重理瑶簪,待放红萼。
闲话草堂杜老,此日怀人,赏音辽邈。长镵漫托。
乡关感,且忘却。
哀江头,已是登临无地,青藤休叹步弱。屠苏细酌。
便算此乡足乐。
花心一舸,记兼旬醉我,绮罗丛里。
擪竹弹丝都艳绝,唤起湖州情思。
红粉横波,青山窥黛,碧玉容肩倚。
销魂两字,抵他豪让青兕。
却羡王谢风流,姜张词句,彩笔惊才子。
只我中年怀抱别,十丈珊瑚敲碎。
笛黯阳关,镫昏水驿,梦绕重帘底。
罗浮明月,送人犹在烟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