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清湘蒋尉·其二》
《送清湘蒋尉·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昔插金莲醉五泉,与君抵掌共谈天。

蜀山历遍数千里,荆渚重逢八九年。

子为丹砂行作吏,我无金鼎可求仙。

更怜不是春风手,雪意垂垂送去船。

(0)
翻译
昔日曾在五泉边插下金莲,与你促膝畅谈天边事。
走遍蜀地千里山,多年后在荆渚再次相逢。
你为了丹砂职务忙碌,我却无鼎炼仙心。
更遗憾的是,非春风般温柔的手,送我离去,如雪飘零。
注释
昔:从前。
插:种植。
金莲:象征高洁或珍贵的东西。
醉:沉迷。
五泉:五个泉水,可能指名胜之地。
抵掌:面对面,亲切交谈。
蜀山:四川的山。
历遍:走遍。
数千里:形容路程遥远。
荆渚:湖北一带的水边地区。
重逢:再次相遇。
子:你。
丹砂:矿物名,古人认为可以炼丹求仙。
行作吏:担任官职。
金鼎:古代炼丹的器具。
更怜:更加感慨。
春风手:比喻温柔体贴的手。
雪意:像雪一样。
送去船:送别时的情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曾伯的《送清湘蒋尉(其二)》。诗中,"昔插金莲醉五泉" 表示诗人与友人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畅饮话旧,"与君抵掌共谈天" 则描绘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共同憧憬。接下来的"蜀山历遍数千里,荆渚重逢八九年" 反映出诗人与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长时间的不懈追求。

第三句"子为丹砂行作吏,我无金鼎可求仙" 暗示诗中的人物可能在从事相关于修炼或道教的活动,但诗人自己并不追求这些。最后一句"更怜不是春风手,雪意垂垂送去船" 则是对友人的离别感到惋惜,不愿看到他们就此别过,希望能够如春风般温柔地送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意境。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子羽投诗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
含情欲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

(0)

子羽定情诗

云娥酷似董娇饶,每到春来恨未销。
谁道蓬山天样远,画阑咫尺是红桥。

(0)

子羽夜至红桥所居(三首)

素馨花发暗香飘,一朵斜簪近翠翘。
宝马归来新月上,绿杨影里倚红桥。

(0)

子羽金陵寄红桥诗(七首)

女嫘江上送兰桡,长忆春纤折柳条。
归梦不知江路远,夜深和月到红桥。

(0)

自举师不克,与二三同志怏怏不平赋此

落落南冠且笑歌,肯将壮志竟蹉跎。
丈夫不作寻常死,纵死常山舌不磨。

(0)

子羽哀词

柔肠百结泪悬河,玉埋香可奈何。
明月也知留佩玦,晓来长想画青娥。
仙魂已逐梨云梦,人世空传《薤露歌》。
自是忘情惟上智,此生长抱怨情多。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戎昱 张载 潘岳 薛逢 梁章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