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聚少,荒蹊多,枯湟十尺馀陂陀。
绛霄南来赤龙子,叱吒此地扬天戈。
虎据乃其始,鹊起宁须时。
坐令刘宗半天下,寻邑百万徒尔为。
今来玉垒半荆棘,但见苍烟白日嬉樵儿。
愁来商歌涉长道,泽国秋兰紫茎老。
九原蓬颗日益多,世事茫茫一飞鸟。
古聚少,荒蹊多,枯湟十尺馀陂陀。
绛霄南来赤龙子,叱吒此地扬天戈。
虎据乃其始,鹊起宁须时。
坐令刘宗半天下,寻邑百万徒尔为。
今来玉垒半荆棘,但见苍烟白日嬉樵儿。
愁来商歌涉长道,泽国秋兰紫茎老。
九原蓬颗日益多,世事茫茫一飞鸟。
这首诗名为《过昆阳城》,是宋代诗人刘弇所作。诗中描绘了昆阳城的荒凉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历史变迁与自然环境的交融。
首句“古聚少,荒蹊多”,点明了昆阳城的古老与荒芜,古老的聚落稀少,杂草丛生的小路遍布四周。接着“枯湟十尺馀陂陀”描绘出一片荒凉的景象,湟水边的草地已经枯萎,十尺高的枯草在坡地上蔓延。
“绛霄南来赤龙子,叱吒此地扬天戈”两句运用神话色彩,想象一条赤色的龙从天空降临,发出震天的怒吼,挥舞着长戈,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
“虎据乃其始,鹊起宁须时”则以虎和鹊的形象,象征着昆阳城的崛起与衰败,虎是王者之兽,象征着力量与威严;而鹊虽小,却能飞翔,象征着希望与变化。这两句表达了昆阳城从开始的辉煌到后来的衰败,时间的流逝与命运的无常。
“坐令刘宗半天下,寻邑百万徒尔为”提到刘宗,可能是指历史上与昆阳城相关的某位重要人物,通过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辉煌时期的怀念,以及对当前衰败景象的感慨。
“今来玉垒半荆棘,但见苍烟白日嬉樵儿”描述了如今昆阳城的荒凉,玉垒山半山腰长满了荆棘,只有苍茫的烟雾和白日下的樵夫在嬉戏,形象地表现了城市的荒废与人烟稀少。
“愁来商歌涉长道,泽国秋兰紫茎老”进一步渲染了愁绪,诗人独自在长路上行走,听着商人的歌声,看着泽国中紫色的秋兰逐渐凋零,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
“九原蓬颗日益多,世事茫茫一飞鸟”最后两句,诗人感叹九泉之下蓬草越来越多,世间万物如同飞鸟般渺小,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昆阳城的历史变迁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以及诗人对过往辉煌与当前衰败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此恨真千古。忍匆匆、临歧把酒,送春归去。
几曲阑干闲倚遍,总是没情少绪。
但望里、夕阳无语。
残梦一丝风剪断,问谁为、题破伤心句。
此别也、嗟何遽。画楼无计留春住。
尽销魂、红稀绿暗,美人迟暮。
芳草连天天接水,更隔几重云树。
君莫问、春归之路。
流水落花遭小劫,算人间、天上无凭据。
此去也,归何处。
月旧愁新,宵长梦短,今夜如何能睡。
灯疑泪晕,酒似心酸,一夜断肠滋味。
独自背这窗儿,数尽寒更,懒寻鸳被。
更空槽马啮,荒邮人语,嘈嘈盈耳。
空叹息、落索沾泥,飞花堕溷,往事不堪题起。
美人红拂,侠客黄衫,不信当时如此。
试问茫茫大千,可有当年,昆仑奇士。
提三尺青萍,访我枇杷花里。
流转韶光,早红药翻阶时节。
名花盛处说丰台,竟游人如织。因见和风丽日。
也乘闲、兴寻芳陌。看来铺锦,望去蒸云,花光欲滴。
羡杀轻盈,嫣红嫩紫同娇白。
梭巡小步绕雕栏,衣袂幽香袭。随宦喜依亲膝。
得□高、赏春城色。故园此际,绮阁纷披,还堪遥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