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千林未觉多。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一枝风物便清和,看尽千林未觉多。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苏轼的《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一》,其中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细腻描绘自然景物,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境界。
“一枝风物便清和”中,“一枝”指的是梅花,一树之内竟然能承载着整个春天的气息,展现了梅花独特的美丽。而“看尽千林未觉多”则表明尽管观赏了无数的梅林,却仍然感觉不到疲惫,这说明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深。
“结习已空从著袂,不须天女问云何”这两句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情景。梅花已经开放却不留香气在衣襟,暗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后一句中的“不须天女问云何”,则是在比喻诗人对于梅花的赏析已达到了一种无需言语即可心有灵犀的高度。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淡泊明志、超脱尘世的情怀,同时也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竹门固无锁,俗客自不开。
而欲挟彼态,使我变所怀。
乡原善同俗,于德则有乖。
乃知违世人,所贵在幽栖。
客有爱我甚,命驾来冲泥。
怜我与俗异,欲我与世谐。
甚知客言是,甚知余心迷。
渊明饮酒诗,赓以遗客回。
文章久矣乏正气,作者付谁传位置。
天庠晚乃得朱君,钟吕一鸣康瓠弃。
君看今岁大廷魁,一种风骨何尪羸。
吾曹此名未立耳,立则万口须衔枚。
君今乘槎问星汉,名已籍仙政何患。
蚕茧工夫何足筹,龙墀勋业须早办。
作诗赠君当马鞭,梅花送春入冷边。
与君同舍我无缘,天其或者须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