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江上,君能静结庐。
年丰时酿黍,身老更收书。
家世遗风在,闾阎是事疏。
只宜沮溺地,著我伴耕锄。
一曲清江上,君能静结庐。
年丰时酿黍,身老更收书。
家世遗风在,闾阎是事疏。
只宜沮溺地,著我伴耕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淡泊的生活画卷,诗人韩淲以清江为背景,寄情于自然与田园之中,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
首句“一曲清江上”,开篇即以清江为引,营造出一种悠远宁静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接着,“君能静结庐”一句,点明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一座静谧的小屋,与世隔绝,远离喧嚣,体现出诗人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年丰时酿黍,身老更收书”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丰收之时,他酿造黍酒,享受自然的馈赠;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继续收集书籍,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两句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的平衡,也暗示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家世遗风在,闾阎是事疏”则表达了诗人对家族传统和社区关系的重视。尽管生活在偏远之地,但家风犹存,邻里之间保持着疏离而和谐的关系,这种状态既体现了对传统的坚守,也反映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只宜沮溺地,著我伴耕锄”一句,将诗人的心境推向极致。他渴望像古代隐士一样,在沮溺之地(可能指隐居之地)与农夫相伴,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这不仅是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展现出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传统美德以及自然和谐的深切向往,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作品。
驱车出闽峤,微宦历江湖。
沙塞马蹄疾,水天鸿影孤。
楚天时卧鼓,蜀道日飞刍。
万里戎旃客,何当表丈夫。
乘风欲去东南,回头此意谁参。
当时蹉过足庵,却来攻愧同龛。
少年曾上三茅山,千岩万壑穷跻攀。
烟霏空翠不可状,弟兄联骑欣清閒。
回头五十有馀载,至今梦境犹班班。
初从崇禧入仙境,元符玉晨纷幢幡。
草庵精舍不知数,各占山麓清溪湾。
蓑衣相见黑虎谷,苍然白发犹朱颜。
延之土窟款清论,桃皮酿酒无留残。
达道所居更奇绝,万山开豁如重关。
一山巉岩似笔格,耸秀正矗湖中间。
白马真人尚生气,长史旧井藏馀丹。
异石若碎还复合,豢龙几处多澄澜。
华阳洞门闭已久,传闻亦有游其藩。
抚掌浮沤涌如沸,仙人捧石手可扳。
最奇无如大茅峰,千寻直上天市坛。
中峰小峰如雁行,下视堆阜罗烟鬟。
三君司命时归降,往往天风吹佩环。
人言春日羽衣会,胎禽终日来飞翻。
玄帝大鼎秦皇璧,丹砂六千在流泉。
地无虺虎与荆棘,但有众药堪延年。
洞天凡踪不易到,我欲再往良独难。
有时慨想旧游处,陟冈惘惘涕为潸。
江夏仙人有仙骨,卓尔拔俗甘瓢箪。
摇铃真能彻帝所,挥钁自足驱神奸。
曾入金华访初平,今往地肺求洞玄。
游经都城道价重,拂袖忽厌拘尘烦。
径登紫芝绣衣亭,咫尺众真相往还。
神仙渺茫信可学,祇恐涓尘天意悭。
但见茅君极仙品,谁知求道越岨艰。
至今丰碑载锡文,舟堕千剑如指弹。
君得此居宜勇进,勿使学步讥邯郸。
我欲休官未容去,归梦遇觉多愁叹。
终当挂冠四明隐,扪萝采石纫芝兰。
江东日暮云生处,安得羽化同霞餐。
《赠黄真护道人游茅山》【宋·楼钥】少年曾上三茅山,千岩万壑穷跻攀。烟霏空翠不可状,弟兄联骑欣清閒。回头五十有馀载,至今梦境犹班班。初从崇禧入仙境,元符玉晨纷幢幡。草庵精舍不知数,各占山麓清溪湾。蓑衣相见黑虎谷,苍然白发犹朱颜。延之土窟款清论,桃皮酿酒无留残。达道所居更奇绝,万山开豁如重关。一山巉岩似笔格,耸秀正矗湖中间。白马真人尚生气,长史旧井藏馀丹。异石若碎还复合,豢龙几处多澄澜。华阳洞门闭已久,传闻亦有游其藩。抚掌浮沤涌如沸,仙人捧石手可扳。最奇无如大茅峰,千寻直上天市坛。中峰小峰如雁行,下视堆阜罗烟鬟。三君司命时归降,往往天风吹佩环。人言春日羽衣会,胎禽终日来飞翻。玄帝大鼎秦皇璧,丹砂六千在流泉。地无虺虎与荆棘,但有众药堪延年。洞天凡踪不易到,我欲再往良独难。有时慨想旧游处,陟冈惘惘涕为潸。江夏仙人有仙骨,卓尔拔俗甘瓢箪。摇铃真能彻帝所,挥钁自足驱神奸。曾入金华访初平,今往地肺求洞玄。游经都城道价重,拂袖忽厌拘尘烦。径登紫芝绣衣亭,咫尺众真相往还。神仙渺茫信可学,祇恐涓尘天意悭。但见茅君极仙品,谁知求道越岨艰。至今丰碑载锡文,舟堕千剑如指弹。君得此居宜勇进,勿使学步讥邯郸。我欲休官未容去,归梦遇觉多愁叹。终当挂冠四明隐,扪萝采石纫芝兰。江东日暮云生处,安得羽化同霞餐。
https://shici.929r.com/shici/wGGIxy1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