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包恢的作品,名为《送蒙斋赴召六首(其三)》。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才能和品格高度认可,并送别之作。
乾坤常简易,险阻知最精。
这两句诗意在于天地间的道理原本简单明了,但是在复杂多变的世事中,却能洞察得最为精妙。表达了对友人深邃智慧的赞赏。
尧舜何艰难,难在知人明。
这两句诗强调了古代圣君尧舜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他们治国有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明辨人才。这里反映出对友人鉴别人物的能力给予极高评价。
孔子每所患,因予犹改更。
这两句诗表达了孔子的困惑和不断自我反省的态度,暗示着对友人的品行和学问都能像孔子那样不断求进步。
险如彼山川,无如世人情。
这两句诗用险峻的山川比喻世事万象,而将世人情感比作更加复杂难测的事物,强调了对友人洞悉人心的能力。
明天而昧人,古人所讥评。
这两句诗意在于即便是能够看清天地之大道,但若不能辨识人的真伪,也就失去了明智。这里批评了那些自以为聪明却误解人心的古人。
卓哉子陆子,高具双眼睛。
这两句诗赞美友人像子陆(即陆贾)一样拥有卓越的见识和洞察力,比喻他的智慧犹如一双能看透世事的眼睛。
气貌才一顾,肺肝见如倾。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的气质和才华,一经审视,便显露其内在美德,如同将心肺脏腑都展现出来一般。
或但因传闻,能见人生平。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能够通过简单的听闻就洞悉一个人的终身行事的能力的赞赏。
万象悉呈露,如揭日月行。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如同揭开宇宙之奥秘,使万物皆显现其真貌,犹如揭示天地运行一般。
何畏乎功令,尧舜为法程。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古圣先贤制定法度的敬畏之心,他们的制度成为了后世效仿的典范。
所恶利口覆,孔子为权衡。
这两句诗赞美孔子的公正无私,即便是面对那些以甜言蜜语掩盖真相的人,也能用智慧和品德作为判断的准绳。
欲希象山翁,此目不可盲。
这两句诗表达了希望像山翁一样拥有清醒的洞察力,这样的眼睛不应该被蒙蔽。
众欺恐寡信,多伪难皆诚。
这两句诗反映出世间多诈多伪,对于真诚之人却少有信任。这里表达了对友人的真诚品格的赞美。
虚受而实责,无容偏且轻。
这两句诗强调了不能因为外表和虚名就对人做出判断,而应该基于实际行为给予评价,不能轻率和偏颇。
张陈门下客,莫非天下英。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的才学和德行,如同古代贤士张良、陈平之徒,不是天下的杰出人物吗?
后至所居国,皆能居公卿。
这两句诗预祝友人不论走到何处,都能够担任国家的要职。
济世才最急,泰道非徒亨。
这两句诗强调了拯救世界于水火之中的才能最为迫切,而这种伟大的道德绝不是空谈。
下视瓮盎内,成雷聚蚊虻。
这两句诗形容友人的智慧如同从高处俯瞰世间琐事,如同雷鸣惊起一池的蚊虫。
鸟须九霄鹏,鱼必东海鲸。
这两句诗用比喻手法形容友人如同天空中的雄鹰,海洋中的巨鲸,都是各自领域中最为杰出的存在。
为己与为国,灼知在先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对友人的崇敬之情,无论是为了个人还是国家,都能够在朋友身上寻找到明智的指导和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