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叹世人太执迷,随声逐色转倾危。
若能返理穷诸己,性定身安神自怡。
可叹世人太执迷,随声逐色转倾危。
若能返理穷诸己,性定身安神自怡。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人性的本质与修行的真谛。诗人李道纯以“可叹世人太执迷,随声逐色转倾危”开篇,直指世俗之人因盲目追求外在的声名与色彩而陷入危险的境地,暗含对浮躁社会风气的批判。接下来,“若能返理穷诸己,性定身安神自怡”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回归本心,深入自我,通过内心的平静与定力,达到身心的和谐与精神的愉悦。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于人性深刻的理解和对修行之道的独到见解,也体现了道家哲学中“返璞归真”、“内观自省”的核心思想。通过对比世俗与内在精神世界的差异,强调了个人内心修养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太液波才绿,灵和絮未飘。
霞文光启旦,珠琲密封条。
积润涵仙露,浓英夺海绡。
九阳资造化,天意属乔繇。
年时此际,向扁舟同载。风送征帆暮天外。
对沙汀宿鹭,与波上轻鸥,双双处,相唤相呼自在。
如今重整棹,烟景依然,谁念轻分绣罗带。
向蓬窗独坐,不觉徊徨,鸥与鹭、想一齐惊怪。
怎生得、今宵梦还家,又譬如秉烛,夜阑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