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此际,向扁舟同载。风送征帆暮天外。
对沙汀宿鹭,与波上轻鸥,双双处,相唤相呼自在。
如今重整棹,烟景依然,谁念轻分绣罗带。
向蓬窗独坐,不觉徊徨,鸥与鹭、想一齐惊怪。
怎生得、今宵梦还家,又譬如秉烛,夜阑相对。
年时此际,向扁舟同载。风送征帆暮天外。
对沙汀宿鹭,与波上轻鸥,双双处,相唤相呼自在。
如今重整棹,烟景依然,谁念轻分绣罗带。
向蓬窗独坐,不觉徊徨,鸥与鹭、想一齐惊怪。
怎生得、今宵梦还家,又譬如秉烛,夜阑相对。
这首《洞仙歌》是宋代词人晁端礼的作品,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眼前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词人的孤独与怀旧之情。开篇“年时此际,向扁舟同载”勾勒出昔日与友人共游的画面,风送帆影,鸥鹭相伴,充满了和谐与自由。然而,如今词人独自重整行舟,烟景依旧,却物是人非,不禁怀念起昔日的那份亲密。
“谁念轻分绣罗带”一句,暗示了与友人分离的失落,绣罗带象征着情感纽带,轻分则意味着关系的疏远。词人坐在蓬窗下,内心徘徊,鸥鹭的相伴反而更显其孤独。他渴望在梦中回到家中,与家人团聚,就像夜晚秉烛相对,温暖而期盼。
整首词以对比手法,通过今昔的对照,表达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寂生活的感慨,展现了宋词中常见的离愁别绪和对亲情友情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