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凤林》
《过凤林》全文
明 / 刘宗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云满峰头水满溪,一天杳霭路封泥。

何来灵物干霄上,忽傍清辉振羽低。

陈迹漫凭千古吊,佳名重借后人题。

匆匆逆旅俱行脚,底事伤心日又西。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路过凤林时所见的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首联“云满峰头水满溪,一天杳霭路封泥”以云雾缭绕的山峰和溪流盈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道路的阻塞,仿佛是自然界的某种封印。接着,“何来灵物干霄上,忽傍清辉振羽低”两句,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想象着有灵物在高空中飞翔,随后又轻柔地贴近月光,振翅低飞,这一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既壮阔又细腻的一面。

颔联“陈迹漫凭千古吊,佳名重借后人题”表达了对过往历史的追思与对美好事物的传承。诗人或许在感慨历史的变迁,以及那些曾经在此留下足迹的人们,他们的故事虽已随时间流逝,但通过诗歌这样的形式,得以被后人铭记与传颂。

尾联“匆匆逆旅俱行脚,底事伤心日又西”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在匆忙的旅途中,面对即将落下的夕阳,诗人不禁感到一丝伤感。这不仅是对时光易逝的感叹,也可能包含了对人生旅途短暂与无常的深刻体会。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作者介绍
刘宗周

刘宗周
朝代:明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猜你喜欢

蝶恋花·其三

秋水涵空如镜净。满镜清寒,倒碧摇山影。

药户谁抨圆玉静。碧纱人怯黄昏醒。

丛桂小山寒井井。唤起江南,一叶莼鲈兴。

先自新愁愁夜永。不堪宋□重提省。

(0)

中秋

月出未出山苍苍,明毫倒射生寒芒。

光摇林彩已奇怪,月时犹在青山外。

一杯两杯呼出来,仰天喝云云未开。

冰轮碾上何人推,天凉如水青如苔。

不知今我何如哉,冰撑雪拄胸崔嵬。

欲飞上天?斗魁,手取蟾蜍探泼醅。

醉眠老兔秋毰毸,下视茫茫青作堆。

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长照今人哀。

繇来今古一丘貉,安用老滴成琼瑰。

如此佳月能几回,搔吾鬓已霜皑皑。

李白如在三百杯,与骑鲸鱼游九垓。

(0)

山中·其二

消閒未必在林泉,要自胸中别有天。

面壁九年曾悟道,观棋一局偶成仙。

不知老圃风烟外,请祝圣人香火缘。

莫道秋崖长是懒,无求何处不超然。

(0)

逢梅·其一

水仙婉弱山樊冗,自我视之儿女曹。

鲁直径令相伯仲,至今未敢广离骚。

(0)

慧和尚三绝·其一传神

画我郎潜先帝时,而今白发渐参差。

若交传入都人眼,疑汝前身妙善师。

(0)

还狱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离忧。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与昼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荡舟。

此身委传舍,迁徙无定谋。

去之已旬月,宫室重绸缪。

今夕果何夕,复此搔白头。

恍如流浪人,一旦归旧游。

故家不可复,故国已成丘。

对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

哲人贵知命,乐天复何求。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