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感故物,百年多离忧。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与昼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荡舟。
此身委传舍,迁徙无定谋。
去之已旬月,宫室重绸缪。
今夕果何夕,复此搔白头。
恍如流浪人,一旦归旧游。
故家不可复,故国已成丘。
对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
哲人贵知命,乐天复何求。
人情感故物,百年多离忧。
桑下住三宿,应者犹迟留。
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
夜眠与昼坐,隤乎安楚囚。
自罹大雨水,圜土俱荡舟。
此身委传舍,迁徙无定谋。
去之已旬月,宫室重绸缪。
今夕果何夕,复此搔白头。
恍如流浪人,一旦归旧游。
故家不可复,故国已成丘。
对此重回首,汪然涕泗流。
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
哲人贵知命,乐天复何求。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现实中的无奈。开篇即抒发了人之所以感伤于往事,是因为百年来往,多有离别之忧。接着,诗人提到曾在桑树下停留三宿,还有人迟迟不肯离去,这些细节展现了对旧时光的珍惜。
接下来,"矧兹方丈室,屏居二春秋"一句,表明诗人在小小的室内隐居度过两个春秋,通过屏风隔绝世俗。夜眠昼坐,身心如同囚犯一般,被世事所困。
大雨之后,土壤被水冲刷,房屋也随之倾圮,这些自然灾害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动荡和生活的无常。此身流离失所,无处安顿。时间匆匆,已过去数月,而宫室之间的联系又紧密起来。
"今夕果何夕,复此搔白头"一句,表达了诗人在某个夜晚重回旧地,感慨万分,甚至不禁抓挠着早已斑白的头发。然而,往昔的家园已经无法再返,故乡也变成了废墟。
末尾两句"人生如空花,随风任飘浮。哲人贵知命,乐天复何求"则是对人生无常和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诗人以哲学者的态度,认识到人生的虚幻无常,如同空中的花朵,无根可依,只能随风漂泊。而真正明智的人应当珍视自己的命运,乐观天命,不再有更多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生活的回忆和现实困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人情冷暖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