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听桐城雨,频瞻雁荡云。
它乡见子面,好句张吾军。
草木心知敬,桑榆景未曛。
淹留不须叹,鸡鹤偶同群。
厌听桐城雨,频瞻雁荡云。
它乡见子面,好句张吾军。
草木心知敬,桑榆景未曛。
淹留不须叹,鸡鹤偶同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的《大言独步郡圃即事有作次韵》。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赞美,以及在异乡遇到朋友时的喜悦之情。
首联“厌听桐城雨,频瞻雁荡云”描绘了诗人对桐城雨声的厌倦和对雁荡山云彩的频繁仰望,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接着,“它乡见子面,好句张吾军”则表达了在异乡遇见朋友的喜悦,以及对方佳句对自己创作的激励作用。
颔联“草木心知敬,桑榆景未曛”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草木仿佛懂得尊敬,而夕阳尚未完全西沉,寓意着时光虽逝,但仍有美好值得珍惜。
尾联“淹留不须叹,鸡鹤偶同群”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暂时停留的平静心情,以及与朋友相聚的快乐。鸡鹤同群,既是一种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和谐共处的美好情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态度的乐观。
昔值蒙古世,曾有化人师。
说法动帝听,天龙护南归。
乃从万石腹,手辟招提基。
一狮作佛吼,万象咸佛皈。
竞传古佛身,应化来南维。
弹指五百年,时代纷传疑。
问佛佛不言,问僧僧岂知。
上有延祐钟,下有至治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