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行河水上,倚棹望桃源。
近有人来住,新栽桑满园。
沙鸥宜绿水,驿马又黄昏。
忽听渔歌响,武陵愁客魂。
客行河水上,倚棹望桃源。
近有人来住,新栽桑满园。
沙鸥宜绿水,驿马又黄昏。
忽听渔歌响,武陵愁客魂。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同卢疏斋学士泊舟桃源县》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卢疏斋在桃源县河上行舟的情景。首句“客行河水上”,点明了诗人旅途的身份,行于江河之上,流露出淡淡的离情别绪。次句“倚棹望桃源”则展现出诗人对桃源仙境的向往和期待,倚靠船桨,目光远眺,充满诗意。
“近有人来住,新栽桑满园”描绘了岸边的田园景象,透露出生机与活力,也暗示着桃源并非虚无飘渺,而是有人烟烟火气,增添了现实感。接着,“沙鸥宜绿水,驿马又黄昏”通过沙鸥与绿水的和谐画面,以及黄昏时分驿马的出现,进一步渲染了旅程中的时光流转和旅途的孤独。
最后两句“忽听渔歌响,武陵愁客魂”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渔歌的悠扬声响起,勾起了诗人对武陵源(桃花源)的联想,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游子之愁。整首诗以桃源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仲冬之月百虫蛰,忽有异物从空来。
细如狗蚤大鳖虱,所至辄为仓廪灾。
虫本化生亦由湿,假之羽翼恣飞集。
轻于尘雾远忽踰,锐若针芒坚已入。
昨年亢旱良可哀,盖藏竭矣租赋催。
幸今有收又侵耗,害同雀鼠尤壮哉。
或云降罚皆凶人,空中驱遣似有神。
师巫祈禳颇能验,讹言或亦由愚民。
古来物变不胜穷,穆王军士成沙虫。
干戈连岁多暴骨,得无怨骨成鬼雄。
此虫曾未见经史,纷纷臆说从兹起。
上天休咎岂易知,勤修人事灾应弭。
有虎勿捕蝗勿驱,至诚所感异类孚。
彼苍降鉴神亦听,区区祷祀何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