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频呼艇,初疑是辋川。
岩危松月堕,坞隐竹风偏。
怪石藏幽树,閒亭泻曲泉。
桃源几欲误,图画足流连。
童子频呼艇,初疑是辋川。
岩危松月堕,坞隐竹风偏。
怪石藏幽树,閒亭泻曲泉。
桃源几欲误,图画足流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田园画卷。诗人陆鏊以细腻的笔触,将湛园的景致一一展现。首句“童子频呼艇,初疑是辋川”便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仿佛孩童的欢声笑语唤醒了沉睡的山水,让人联想到王维笔下的辋川之景,引人遐想。
接着,“岩危松月堕,坞隐竹风偏”,这两句描绘了山岩险峻,松林间月光洒落的情景,以及竹林深处微风吹拂的静谧。通过“堕”和“偏”这两个字,不仅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与风的动态美,也暗示了环境的隐蔽与独特。
“怪石藏幽树,閒亭泻曲泉”则进一步展现了园中自然景观的丰富与和谐。怪石与幽树相映成趣,闲亭与曲泉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和谐统一的画面。
最后,“桃源几欲误,图画足流连”两句,以桃源的典故,表达了对湛园美景的深深迷恋与向往。这里的“几欲误”并非指迷失方向,而是形容诗人几乎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忘记了时间,想要长久停留。
整首诗通过对湛园景色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传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情感的佳作。
倦舞轮袍后。正鸾慵凤困,依然怨新怀旧。
别有艳妆来执乐,春笋微揎罗袖。
试一曲、琅璈初奏。
莫放珠帘容易卷,怕人知、世有梨园手。
钗玉冷,钏金瘦。烛花对剪明于昼。
画堂深、屏山掩翠,炭红围兽。
错认佩环犹未是,依约雏莺啭柳。
任箭滴、铜壶银漏。
一片雄心天外去,为声清、响彻云霄透。
人醉也,尚呼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