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月晓,荡春柔,趁烟浮。飞过小桥飞更上,画桥头。
衔来双燕啁啾,绕高楼、逐扁舟。
不怨东风吹作雪,怨东流。
飘月晓,荡春柔,趁烟浮。飞过小桥飞更上,画桥头。
衔来双燕啁啾,绕高楼、逐扁舟。
不怨东风吹作雪,怨东流。
这首《春光好·柳絮》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里柳絮飘飞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飘月晓,荡春柔”,开篇即以“月晓”点明时间,清晨的月色还未完全隐去,透露出一种朦胧之美。“荡春柔”则描绘了春天的温柔氛围,春风轻拂,万物复苏,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温馨的画面。
“趁烟浮,飞过小桥飞更上,画桥头”,进一步描绘了柳絮随风飘扬的情景。它们仿佛是追逐着轻烟在空中漂浮,越过一座座小桥,甚至飞上了装饰华丽的桥头,展现了柳絮飘逸的姿态和自由的特性。
“衔来双燕啁啾,绕高楼、逐扁舟”,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了燕子,它们在高楼间穿梭,伴随着欢快的鸣叫声,似乎在与柳絮一同享受这美好的春日时光。同时,柳絮也追逐着扁舟,与之共舞,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趣味性。
“不怨东风吹作雪,怨东流”,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独特感悟。柳絮在春风的吹拂下如同雪花般飘落,但诗人并未责怪东风,反而将怨意寄托于流水,寓意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春日柳絮的美丽景象,还蕴含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玉台芝老狼烟矗,三十年前山尽秃。
玉台花发春雨深,又向岩边结茅屋。
屋前寂历春晓亭,春花烂漫春山青。
清泉欲断不复断,春鸟未听时可听。
三年此别意长往,石门苔磴隔尘壤。
昨夜镫前梦落花,依稀似到山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