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龙门之下百尺桐,漂霰飞雪愁寒空。
何年班尔落君手,小窗伴坐歌南风。
恍然如著山岩里,不知身在尘埃中。
初闻平野飞鸿鹄,欻听金盘起珠玉。
绕坛古树郁嵯峨,六月吹霜作寒绿。
折杨黄华不须道,别鹤离鸾尚堪续。
君不见开元天子醉西都,音声十院留欢娱。
当时临轩奏此曲,径须解秽烦花奴。
乃知恬淡世莫识,无弦之趣何时无。
归家愁厌筝笛耳,此声一听还已矣。
会须流水访钟期,试向炉中觅焦尾。
君不见龙门之下百尺桐,漂霰飞雪愁寒空。
何年班尔落君手,小窗伴坐歌南风。
恍然如著山岩里,不知身在尘埃中。
初闻平野飞鸿鹄,欻听金盘起珠玉。
绕坛古树郁嵯峨,六月吹霜作寒绿。
折杨黄华不须道,别鹤离鸾尚堪续。
君不见开元天子醉西都,音声十院留欢娱。
当时临轩奏此曲,径须解秽烦花奴。
乃知恬淡世莫识,无弦之趣何时无。
归家愁厌筝笛耳,此声一听还已矣。
会须流水访钟期,试向炉中觅焦尾。
这首诗《听琴》由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时的场景与感受。
首句“君不见龙门之下百尺桐”,以龙门下的百尺桐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古朴而庄重的氛围。接着,“漂霰飞雪愁寒空”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寒冷景象,与前句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随后,“何年班尔落君手”引出主题——琴,表达了琴的珍贵与偶然得之的惊喜。
“小窗伴坐歌南风”描绘了听琴的场景,小窗边,与琴相伴,仿佛能听到南风的轻吟。接下来,“恍然如著山岩里,不知身在尘埃中”则通过听琴的体验,让人仿佛置身于山岩之中,远离尘嚣,达到了心灵的净化。
“初闻平野飞鸿鹄,欻听金盘起珠玉”运用比喻手法,将琴声比作飞鸿鹄的翱翔和金盘中滚动的珠玉,形象地展现了琴声的美妙与丰富。接着,“绕坛古树郁嵯峨,六月吹霜作寒绿”进一步渲染了听琴环境的幽静与神秘,仿佛在古树环绕的坛上,六月也能感受到霜的寒意。
“折杨黄华不须道,别鹤离鸾尚堪续”通过折杨黄华与别鹤离鸾的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最后,“君不见开元天子醉西都,音声十院留欢娱”引用历史典故,将听琴的体验与古代帝王的享乐进行对比,强调了音乐带来的超越时空的快乐。
“当时临轩奏此曲,径须解秽烦花奴”描述了古代宫廷中演奏此曲的情景,以及音乐对于消除烦恼的作用。“乃知恬淡世莫识,无弦之趣何时无”表达了对音乐艺术深邃内涵的理解,以及对音乐无处不在的感慨。“归家愁厌筝笛耳,此声一听还已矣”表达了对传统乐器的厌倦,以及对新发现的音乐的喜爱。“会须流水访钟期,试向炉中觅焦尾”则是对知音的渴望,希望找到能理解自己音乐情感的人。
整首诗通过对听琴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与对心灵的触动,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自然、人性等多方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