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环雉隔嚣尘,况值清斋宿大臣。
城绝鼓钟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
檐前漱晓穹苍碧,庭下眠秋沆瀣津。
闻说务闲心更静,此时忧国合求人。
南宫环雉隔嚣尘,况值清斋宿大臣。
城绝鼓钟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
檐前漱晓穹苍碧,庭下眠秋沆瀣津。
闻说务闲心更静,此时忧国合求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大臣在南宫清斋中静夜时分的宁静景象。"南宫环雉隔嚣尘,况值清斋宿大臣"两句设定了环境,表明诗人所处之地是皇宫附近的地方,而诗人自己则是一位居住在清净斋舍中的高官。"城绝鼓钟更点后,雨凉烟树月华新"接着描写夜深人静,城里的鼓声和钟声已经停止,只有雨声伴随着凉意、迷雾中的树木以及月光中呈现的新鲜氛围。诗人的心境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变得宁静。
接下来的"檐前漱晓穹苍碧,庭下眠秋沆瀣津"更进一步渲染了这份宁静,檐前清晨的水面如同穹苍的宝石一般,而庭院中则是秋夜的安静与河流的波澜交织在一起。
然而,在这样宁静的环境和心境下,诗人却提及"闻说务闲心更静,此时忧国合求人"。这表明尽管外界传言他已经十分淡泊名利,内心非常平静,但实际上诗人仍然在为国家的安危担忧,并且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责任感,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安定和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宁静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却又深怀国事的情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个人修养,也反映出时代背景下的政治与社会问题。
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随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