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其二》
《持福堂成移植刺桐树·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五丝续命觉难牢,种树先寻丈二高。

旋有烟云归户牖,即供吟笑助蓬蒿。

花开映彻千层锦,风摵喧成八月涛。

髣髴峄山分异种,淹留名久入词骚。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在持福堂建成之后,移植刺桐树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树木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以及自然之美对人的精神慰藉。

首联“五丝续命觉难牢,种树先寻丈二高”,以“五丝续命”比喻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强调了种植树木的重要性。丈二高则暗示了树木的生长空间,预示着新植树木将茁壮成长,成为生命之源。

颔联“旋有烟云归户牖,即供吟笑助蓬蒿”,描绘了树木生长后带来的自然景观,烟云缭绕,仿佛为屋宇增添了一层神秘的氛围,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欢笑,如同蓬蒿般生机勃勃。

颈联“花开映彻千层锦,风摵喧成八月涛”,进一步展示了树木的美丽与活力。花朵盛开,如同千层锦缎般绚烂,风吹过时,花瓣飘落,仿佛八月的海浪一般喧嚣而壮观。

尾联“髣髴峄山分异种,淹留名久入词骚”,诗人借由峄山(古代著名的山脉)的异种树木,表达了对移植刺桐树的深远意义。这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的增添,更是在文化历史中留下了印记,使得这一行为成为了诗歌和文学中的永恒话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以及自然之美对人类心灵的滋养作用。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酬张子俊中书惠画

不尽平生山水兴,劳君健笔写清幽。

流云欲送千峰雨,飞瀑深涵五月秋。

玉笋匡庐浑在目,天台秦望亦忘忧。

白头经济曾何补,只好投簪约共游。

(0)

送王泸渊改训导上杭

寥落新安邑,横经已十年。

朝盘餐有粟,夜榻坐无毡。

济济来衿佩,洋洋听诵弦。

学规兼体用,祀礼备精虔。

东鲁文衡撤,南闽教铎迁。

肯辞行道远,自喜过家便。

天霁云横岳,潮平雨溢川。

别离将万里,书问若为传。

(0)

早发

行营侵曙发,风露不胜清。

海色微茫动,林霏杳霭生。

六军严虎卫,万骑翼霓旌。

七九流年外,含毫扈远征。

(0)

挽卢侍郎·其二

无复相逢处,相思每独哀。

真成雕鹗奋,忽殒栋梁材。

草露晞还落,河流去或回。

空馀一片月,夜夜照中台。

(0)

斋宿听周编脩弹琴

群处谅有适,单居恒鲜欢。

乐只众君子,斋沐此盘桓。

华缸照绮席,香气蔼焚兰。

爰理峄阳桐,为我三四弹。

迟迟写适意,宛宛含幽叹。

怡我中和抱,涤我沉郁端。

所怀在古操,焉知清夜阑。

(0)

题高彦敬画和高季迪张来仪韵

贞元大历旧风流,赋尽江南芷若秋。

何用山阳闻夜笛,水光云影总离愁。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郑文焯 张先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