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尽平生山水兴,劳君健笔写清幽。
流云欲送千峰雨,飞瀑深涵五月秋。
玉笋匡庐浑在目,天台秦望亦忘忧。
白头经济曾何补,只好投簪约共游。
不尽平生山水兴,劳君健笔写清幽。
流云欲送千峰雨,飞瀑深涵五月秋。
玉笋匡庐浑在目,天台秦望亦忘忧。
白头经济曾何补,只好投簪约共游。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酬张子俊中书惠画》,通过描绘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向往。首联“不尽平生山水兴,劳君健笔写清幽”,开篇即点明了诗人一生对山水的喜爱之情,并感谢友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清幽的山水画卷。颔联“流云欲送千峰雨,飞瀑深涵五月秋”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云雨、瀑布赋予情感,生动地展现了山间雨后云雾缭绕、瀑布激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富有生机的氛围。颈联“玉笋匡庐浑在目,天台秦望亦忘忧”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想象中的名山大川如玉笋般的山峰、庐山、天台山和秦望山融入其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暗示了在自然面前,忧虑得以暂时忘却。尾联“白头经济曾何补,只好投簪约共游”则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以及对与友人共同游历山水的渴望,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哲学。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追求,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岐路不在地,马蹄徒苦辛。
上国闻姓名,不如山中人。
大宅满六街,此身入谁门。
愁心日散乱,有似空中尘。
白露下长安,百虫鸣草根。
方当秋赋日,却忆归山村。
静女头欲白,良媒况我邻。
无令苦长叹,长叹销人魂。
未栉凭栏眺锦城,烟笼万井二江明。
香风满阁花满树,树树树梢啼晓莺。
十年梦相识,一觏俄远别。
征驾在我傍,草草意难说。
君居洞庭日,诗句满魏阙。
如何万里来,青桂看人折。
行装不及备,西去偶然诀。
孟夏出都门,红尘客衣热。
荒城见羊马,野馆具薇蕨。
边境渐无虞,旅宿常待月。
西园置酒地,日夕簪裾列。
壮志安可留,槐花樽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