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听雨亭为吴汝贤》
《听雨亭为吴汝贤》全文
明 / 张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雨未来时思只清,岂无高兴向新晴。

祗应当日名亭意,偶听圆荷叶上声。

(0)
鉴赏

这首诗《听雨亭为吴汝贤》是明代诗人张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雨亭在雨前的静谧与雨后的清新,以及雨滴落在荷叶上的独特声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氛围。

首句“雨未来时思只清”,诗人以“思只清”三字开篇,巧妙地将读者引入一个纯净、宁静的意境之中,仿佛在雨未降临之前,心中已有一份期待与平静。这里的“思只清”不仅指雨前的空气清新,更暗含着诗人内心的一种纯净与淡泊。

次句“岂无高兴向新晴”,则转而描述雨后的新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雨后清新世界的喜悦之情。这里的“高兴”不仅仅是对外界环境变化的喜悦,更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敏感。

第三句“祗应当日名亭意”,点明了听雨亭的存在意义,即在特定的时刻,它成为了人们聆听自然之音、感受雨后宁静的绝佳场所。这句诗不仅赞美了听雨亭的设计与位置选择,也暗示了它在诗人心中的特殊地位,成为了一种精神寄托。

最后一句“偶听圆荷叶上声”,以生动的细节收尾,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雨滴落在荷叶上的声音。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象征着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通过这一细微的声音,诗人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中小确幸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前、雨中、雨后不同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充满哲理意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张泰
朝代:明

(1436—1480)苏州府太仓人,字亨父,号沧州。少与同里陆釴、陆容齐名,号称“娄东三凤”。天顺八年进士,授检讨,迁修撰。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阳,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州。书法亦翩翩可喜。有《沧州集》。
猜你喜欢

古寺

古寺倚峥嵘,春风信马行。

猿吟千树暗,僧定一灯明。

野水循除出,庭莎夹径生。

云何多俗韵,一宿又江城。

(0)

送刘伯宣尹松江府五首·其一

来往燕鸿异,逍遥鹏鴳同。

古交千载上,馀论六经中。

瓜渚茅檐月,芜城柳岸风。

寸心谈未了,棹士莫匆匆。

(0)

病中谢亲友四首·其一

昔年居穷巷,门多长者辙。

一病逾十旬,意可雀罗设。

往来问死生,多谢迹不绝。

贩夫逢仆隶,慰问犹切切。

嗟我何人斯,才薄德又劣。

何以报诸公,寸心常激烈。

(0)

鹁鸪词

鹁鸪鹁鸪,尔拙无伍。朝飞何从来,暮宿何处所。

饮啄不自营,日日呱呱叫春雨。

沙场鬼哭天沈阴,泽国夔魈夜相语。

一声两声云冥冥,三声四声水建瓴。

十声百声大雨车轴下,千声万声江翻海涨鳌宫倾。

羲和推车不敢出,鲛人畏湿绡机停。

淤泥三尺百贾卧,十家一二炊烟青。

鹁鸪鹁鸪唤雨又不已,教尔闭觜不闭觜。

再拜拜天公,笺词小心风。雨师屏翳,云师丰隆。

鹁鸪尔何物,盗天之柄裒顽凶。

天晴呼妇雨逐妇,寄巢生子随西东。

愿天敕后羿,挟矢操强弓。

射逐九州外,勿使孳尾添雌雄。

天关九重暗氛雾,鹁鸪飞来复飞去。

黔黎■■生鱼头,鹁鸪犹自鸣不休。

重为告曰,鹁鸪鹁鸪,尔形甚眇,尔声孔悲。

尔鸣不止,尔心何为。伊昔黄帝作,凤凰巢阿阁。

此时无尔鸣,五风十雨天下乐。

又闻有虞氏,韶成凤凰至。

此时无尔鸣,风雨弗迷天下治。

尔今虽彊颜,不如阖口归深山。

山深树密百鸟閒,落花流水声潺潺。

秋分春分任尔化,何用对雨鸣间关。

尔今不肯去,吾亦能尔恕。

长安挟弹多少年,劝尔藏头莫相遇。

(0)

甲戌秋过丫头岩有感

昔年北兵浒黄渡,官军一万丫岩驻。

岩前十里无人烟,焉知今日重生聚。

老翁殷勤指长孙,生时开庆方改元。

今年裹头明年娶,感荷太平天子恩。

传闻鼎湖龙又逝,空馀弓剑留人世。

天上唯多三数公,社稷苍生谁早计。

老翁忧时色枯槁,羸卧岩前分犊草。

京师来往千万人,欲问明时知者少。

嗣皇继圣生神灵,西陲何事犹徵兵。

襄樊未复郢又急,正阳新筑淮未平。

吾侪红额今有几,青袍白马纷纷是。

岩前鬼燐阴雨青,老翁说著心胆惊。

愿君努力扶休明,翁也菁羹橡饭安馀生。

(0)

閒居遣怀三首·其三

客至固自佳,客去亦不恶。

起舞弄清影,明月劝孤酌。

一杯复一杯,轻飔动修薄。

扰扰百年间,谁能得此乐。

酒醒日射窗,推窗见梅落。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