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倚峥嵘,春风信马行。
猿吟千树暗,僧定一灯明。
野水循除出,庭莎夹径生。
云何多俗韵,一宿又江城。
古寺倚峥嵘,春风信马行。
猿吟千树暗,僧定一灯明。
野水循除出,庭莎夹径生。
云何多俗韵,一宿又江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古寺景象。首句“古寺倚峥嵘”以“古寺”为中心,勾勒出一座历史悠久、屹立于险峻之地的寺庙形象,暗示了其庄严与神秘。接着,“春风信马行”一句,通过春风轻拂、诗人悠然骑马前行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猿吟千树暗”描绘了山林中猿猴的啼叫声在密林间回荡,给静谧的环境增添了几分生动与野趣。“僧定一灯明”则将视线转向寺庙内部,展现了一位僧人静坐冥想的场景,灯火微明,映照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野水循除出,庭莎夹径生”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野水沿着寺庙的边缘流淌而出,庭中的莎草沿着小径生长,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共生,也寓意着寺庙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最后,“云何多俗韵,一宿又江城”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感慨以及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在短暂的一夜宿寺之后,诗人意识到世俗的喧嚣与尘俗之气,更加渴望远离尘世,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不仅描绘了古寺的静美与僧人的禅定生活,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数点篱头雨。湿年光、如尘似梦,雁声将去。
惨结秋阴朦胧月,隐印苔花夕步。
更著袂、清寒如许。
莫费乡园丛菊泪,伴孤云、老卧沧江暮,持此意,问鸥鹭。
盈盈一水终无语。尽留连、沙昏石冷,旧盟谁主。
试俯清漪窥衰鬓,犹带十年尘土。
剩对立、鵁鶄媚妩。
万事一身惟足懒,又支筇、数尽池东树。
鸦阵起,为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