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对月》
《对月》全文
明 / 严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良宵不可得,清赏讵相违。

影落山精镜,光寒织女机。

林乌惊漠漠,花露静辉辉。

万里边城客,防秋正未归。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明月时的深切情感与细腻观察。首句“良宵不可得”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与珍惜,暗示了诗人可能在经历某种离别或分离的痛苦。接着,“清赏讵相违”则表明诗人对这份清雅之美的欣赏,即使在孤独中也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影落山精镜,光寒织女机”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将月光比作山中的镜子和织女的织机,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光的清澈与明亮,也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古代神话故事的联想。月光如镜,映照出山川的轮廓,又似织女的织机,编织着夜空的神秘与美丽。

“林乌惊漠漠,花露静辉辉”进一步展现了月光下的自然景象。乌鸦因月光而惊飞,花上的露珠在月光下闪烁,这两句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夜晚氛围。乌鸦的惊动与花露的辉映,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画面。

最后,“万里边城客,防秋正未归”将诗人的个人情感融入其中。作为远离家乡的边城客人,诗人或许正处在思乡之情与现实责任之间挣扎。他未能归家,可能是因为职责所在,或是其他原因,但无论如何,这份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贴近人心,引人共鸣。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月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还蕴含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对个人情感的深刻体验,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与意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作者介绍

严讷
朝代:明

(1511—1584)明苏州府常熟人,字敏卿,号养斋。嘉靖二十年进士。授编修,迁侍读。与李春芳入直西苑,撰青词,所作多称旨,超授翰林学士,历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入参机务,掌铨政。常夙兴夜寐,处理部事,供奉青词,积劳成疾,遂乞归。世宗崩,不复出。谥文靖。讷工文章,好习钟、王书,画花草亦有奇致。有《文靖集》。
猜你喜欢

道傍儿

落日古道傍,依依闻哭声。

云是田舍儿,垂髫才九龄。

前母久已没,后母无复情。

饥寒夙所更,驱役不得停。

甫课南山樵,又督西畴耕。

早汲或至晏,夕舂恒达明。

曾何少懈怠,动辄遭笞刑。

斑斑肤无完,恍恍神不宁。

命也可奈何,怨辞安敢形。

但愿后母心,回慈念孤生。

迟我齿力壮,与母供使令。

余闻重叹息,为汝双涕零。

凭谁弦履霜,弹与汝母听。

(0)

遇旧有感

人间百寒暑,正似须臾期。

当年同袍子,一见雪满颐。

不惟形容变,亦复声音移。

坐定问姓字,始省从师时。

见此发咏叹,劳生果何为。

不如多饮酒,满腹同鸱夷。

(0)

吴熙老所藏风雨图

我游匡山夏将杪,赤日青天万山绕。

忽然风雨动地来,震气果雷离电绕。

一川烟霭失东西,万里乾坤错昏晓。

香垆高峰危欲堕,石门细路人心剿。

江翻那闻得计鱼,木拔岂有安巢鸟。

须臾云过雨脚收,依旧晴晖著丛筱。

群山历历在眼前,恰似凭高日方晓。

谁将此景入画图,数幅生绡盘礴了。

吴丞此画绝代无,张公此诗古来少。

读诗观画兴未穷,北窗风凉退自公。

使君意消三伏中,未可鞭箠催青铜。

(0)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八

万籁止不作,寂寂山居夜。

鼓声起神祠,磬声来佛舍。

幽人启楼窗,片月光相射。

此景不可孤,呼儿具杯斝。

(0)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渊明诗也以诗定韵为十诗·其九

神龙固难豢,天马岂易鞿。

渊明肯折腰,为此五斗微。

我本田野人,初不慕轻肥。

食未从人乞,隐不待赋归。

(0)

偶作

作墨本谁氏,研摩有强弱。

摩尽不见墨,此处原非著。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